(宋)周密
清平乐·再次前韵
晚莺娇咽,庭户溶溶月。一树桃花飞茜雪,红豆相思暗结。看看芳草平沙,游鞯犹未归家。自是萧郎飘荡,错教人恨杨花。
友人宙云(生平不详)有《清平乐》词见示,词人兴起,步原韵和词二首,此为其二。词以拟思妇怀人为旨,却别出心裁,使人警醒。
词的上片写景,景中寓情。入晚,澄澈清冷的月光洒满庭院,一片幽清静谧。黄莺声声鸣叫,鸣声娇弱,不时咽塞,显然不像往日那样轻柔圆润、婉美动听了。这溶溶月色,动人情思;这凄凄莺鸣,逗人愁绪。不着一字,一位满怀优伤的思妇呼之欲出。她何以如此优愁伤感呢?原来,她忽然看到庭院里满树桃花落红飘飞,就像一片片绛红的雪花纷纷扬扬。这桃花一度盛开怒放、娇艳无比,然而,曾几何时,便随风飘坠。这意象,使她联想到岁月无情,红颜易衰,不禁黯然神伤。眼前,相思树上不知不觉结出了象征爱情、寄托相思的红豆,含蓄而巧妙地托出思妇怀人的情愫。
下片抒情,情因景生。“看看芳草平沙,游鞯犹未归家”,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意境。鞯,衬托马鞍的垫子。游鞯,指在外游荡的“萧郎”(古代诗词中泛指女子所钟爱的情郎)。眼看已是暮春时节,芳草萋萋,长满河边沙滩,而日思夜想的“萧郎”却还游荡在外,迟迟未回家。“看看”二字叠用,蕴含时间的久长和企盼的殷切,透露思妇内心的焦灼和不安。她探究、寻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萧郎”久久未归呢?按封建传统观念,男子游荡不归,罪在轻浮女子用情不专一,杨花随风飘飞,沾惹男子。词中思妇却为浮荡的杨花翻案,认定杨花无辜,是轻薄的“萧郎”放荡不羁,沉醉在花草丛中,久不思归。她以为对杨花女子的怨恨实在是一种错误。倘若“萧郎”洁身自好,用情专一,任凭路柳墙花如何招惹,他也决不会动心,更不会为之羁绊不归。所谓错恨,出于对杨花女子的宽恕,也出于对“萧郎”的怨恨:是“萧郎飘荡”,酿成世间爱情悲剧,给妇女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和不幸。
此词难为拟思妇之作,却反映了词人的道德判断。他对薄情男子的抨击和对轻浮女子的辩解,为警世骇俗,闪烁着逼人的思想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