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郑域《昭君怨·梅花》原文赏析

(宋)郑 域

昭君怨·梅花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此词收于《全芳备祖》前集卷一“梅花门”,是咏梅花之作。但从头到尾却无一字说破“梅”字,而是运用比喻,写其形质,从而婉转含蓄地把梅花呈现在读者面前。

开头两句,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与香隐喻梅花。词人故意用一种游疑的口吻,婉转其辞:要说它是花么,可春天还没来到;要说它是雪么,可又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实际上说的就是梅花开了。梅花开在春前,冰天雪地,花枝独俏,即如南朝何逊所谓“映雪拟寒开”(《早梅》)。以雪与香写梅花,是我国古代诗词写梅的传统笔法。以白雪写梅花之形,喻其圣洁;以幽香写梅花之质,显其高雅。形质兼写,为梅花传神写照,古人已留下许多佳句。南朝苏子卿《梅花落》云:“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唐许浑《看早梅》云:“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宋陈与义《梅花》云:“客行满山雪,香处是梅花”皆其例。当然,也有专写其色或专写其香者,唐戎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早梅》),宋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即是。“竹外”句,特出一笔,引竹为梅衬托。古人写梅,往往以竹衬托。如宋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竹外一枝斜更好”,为什么这样会“更好”?这既因为它们是岁寒之友,品格相似,同时也体现着古人多层次的审美观,如画松配以鹤,画竹配以石一样,相映成趣,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野人家”一句是最后点出梅花存在的处所,同时领起下片,下片“竹篱茅舍”云云即承此句而来。下片一、二两句,是对句,对比地写出两种不同环境下的梅:环境不同,遭遇迥殊。一是在“竹篱茅舍”边受着“冷落”,一是在“玉堂琼榭”享着“富贵”。但是词人认为:“两地不同栽,一般开。”环境不同而同样开花,同样向人间放出异香。前人写梅,涉及其处所者,往往不是冷落之地,就是富贵之乡。前者如宋林逋“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后者如唐薛维翰“白玉堂前一枝梅”(《春女怨》),而将两者对比并提如此词者,却不多见。这里如此写法,目的不在于实写梅的处所,而是在于借以引发出词人的思想品格。这里极可看出词人郑域的思想品格,可以这样说:这里与其说是写梅,不如说是写词人自己,在梅的身上,寄寓着词人的高尚品格。这种寄寓法也是古人诗词中常用的手法,如宋陆游《梅花》诗云:“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落梅》又云:“花中气节最高坚”,都是借梅以自见,郑域在此词中所表现的思想境界,与陆游正好相同。

这首小词,用语婉转含蓄,而又明白如话:以议论入词,而又不减词的艺术风味。确如明杨慎所说:“兴比甚佳”、“清醒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