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聂鲁达肖像

作者: 李彬

 

 

经常在一切终结

只有音乐黄昏般浮动时

我注意到

他的肖像挂在墙上

高山、野狐掠眼而过

巴勃罗·聂鲁达

开始注视

这间房子

它布满尘埃和格言

而我坐在那里

翻阅书报

和朋友聊天

一百次,太阳光临

而我总是错过时辰

而巴勃罗

则总象一个阴影

压着胖胖的下巴

搜索这间房子里

年轻的主人

当我困睡、又无法梦见

帆板和夏天

他为我写下诗歌

并悄悄地

摆到我肮脏的桌上

 

西川

 

读完《聂鲁达肖像》,发现对聂鲁达的印象依然是模糊不清的。作者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多少聂鲁达的信息,倒是我们可以借了聂鲁达的目光,观察到作者为自己勾勒的一幅生动的画像。这一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的视点的转换,也正由于这视点的变化,才表现出作者构思的新颖独到,使诗免入窠臼。

聂鲁达是拉美著名诗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作者大概是聂鲁达的崇敬者,所以房间里悬挂着他的肖像,作者又是一个忙碌的人,所以“经常在一切终结/只有音乐黄昏般浮动时”他才有暇来凝视聂鲁达的肖像,并由此生发出种种浮想,那“高山、野狐”或许就是聂鲁达在作者心中唤起的形象。总之,聂鲁达肖像给作者忙碌而乏味的生活注入了生机。至此,诗所表现的仍然是以主体为中心的对客体的观照。但接下去诗的叙述视点发生了转折,其标志就是由原先作者注视聂鲁达肖像转换成聂鲁达来注视作者。聂鲁达肖像变成了聂鲁达本人,并且成了作者生活的见证人,这样一个戏剧场景的出现,使本来平淡的陈述出现了小小的波澜,从而加剧了诗的意趣。“这间房子/它布满了尘埃和格言/而我在那里/翻阅书报/和朋友聊天/”,这是作者生活的自我写照,但如果用自我陈述的方法来表现,不过是记了一笔流水帐而已,诗趣全无,而作者巧妙地将视点落到聂鲁达那里,由聂鲁达来观照“我”生活的一切,诗就显得生动别致了。

作者有意要表现自己单调乏味的生活和懒散的心态,他选取聂鲁达肖像至少有两层用意;一方面,聂鲁达作为“我”生活的观察者,可以使诗的视点转移,这表现了诗的技巧。另一方面,聂鲁达又超出了一般观察者,他是作者所崇敬的诗人,他使“我”乏味单调的生活有了生气,他在“我”倦于写诗时给了诗的灵感。因此,此诗也可看作是作者和聂鲁达的无声对话,这样,诗的蕴涵就更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