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黎跃进
春,已在天宇的景致中显露。
迷离飘缈的淡云里,
映着一只悒郁而死的蛾影。
希翼什么?夕阳已远去,
花儿微吐芳馨。
柔和的光晕里,灵魂
似袅袅烟雾,如诉如泣。
审视我自身的现实,
红玉般的薄霭舒卷,流泻,
隐隐约约,处处尽染,
落日中,渗透了嘤嘤的鸟啼。
在心灵迷惘的日暮,
鸟儿轻唱,娇花莹黄;
恍惚中,柔风款款拂过,
扬起一片色彩与色彩的欢腾。
春恋吗?醒目的绚丽春色,
久远的梦,幻影的话音。
夕照的花葩虽在身边摇曳,
生命的步履却没有留连。
我的心挽留不住春啊!
迷离缥缈的淡云里,
映着一只怅然焦灼的蛾影。
(武继平、沈治鸣译)
(日本)三木露风
在许多诗人笔下,“尘世”苦不堪言。那里一派喧嚣,充满阴谋、战乱和罪恶。因而他们提倡“出世”,投入大自然怀抱,寻求平和宁静。然而这首题名为“尘世”的诗,表现得更多的是“恋世”的情怀。
春和暮是贯串全诗的两个具有时间意义的意象。春天充满生机,到处是“醒目的绚丽春色”,和风熙熙,鲜花缤纷;夕暮里太阳西下,暮霭沉沉,落日映照中,只听得鸟雀归巢的嘤嘤鸣叫,显得凄清、悲凉。诗作中两组画面交织,春中有暮,暮中有春。然而,诗人是以“审视我自身的现实”的心境来描写春和暮,如果说春的“景致”是实写,则暮的表现是虚拟,是“心灵迷惘的日暮”,象征着青春已逝的人生。面对大好春光,联想到“流泻”的青春年华,“柔和的光晕里,灵魂/似袅袅烟雾,如诉如泣”——希望在何方?这里透露出诗人的伤感,但他的伤感不是十八世纪英国“墓畔诗派”的伤感,是一种“恋世”的伤感,为“生命的步履却没有留连”的伤感。“我的心留不住春啊!”至此诗人的情感达到高潮,这也是全诗的“点睛”之句。
时间老人以它不紧不慢的步伐,从容地行进着。冬去春来,循环往复,永无尽期。而人生呢?青春一过,日渐衰老。两相比较,人生太短暂,太渺小。自诩力量无边的人类,有谁能击败时间老人?有谁能挽留住人生的春华?这是诗作深层蕴含的哲理,也是人类永久的感叹!
对比和反复修辞格的运用,加强了诗作伤感哀惋的情调。春天的绚烂和夕暮的凄清、春华流逝的现实与“春恋”的心态,两两对比,更突出人生短暂的思想和诗人无可奈何的心境,为“我的心挽留不住春啊”的强烈感叹作了有效铺垫。“淡云里”的“蛾影”的意象首尾重复,有前后照应的结构意义,而更重要的是情绪的重复,凸现诗人悲伤,惆怅的情怀。全诗用词华美,意象轻缈,“淡云”、“光晕”、“烟雾”、“薄霭”、“柔风”、“夕照”等一系列具象,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空灵、飘逸、朦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