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诗群·潞潞·老歌》新诗鉴赏
那天打开窗子
听到一首
忘掉名字的老歌
远远地
唱歌的人在河边
只看见他的帽子
他一定满腹心事
穿越稀疏的丛林
送来他的忧伤
我也记起
过去的事情
多半像这老歌
忘掉了名字
读这首诗,我们觉得有一种复杂的感受。是忧伤?是淡泊?是安详?是喜悦?好像都有一点点,但对我们来说,实在是难以辨出哪种滋味更占主导地位了。
不是这首诗写得朦胧,而是写得“清晰”——另一种意义上的清晰——,诗人细致地体验了自己瞬间的感受聚合,他用简隽的笔墨将它们真切地表现出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准知识”。这种瞬间的感受是复杂的,所以我们在读此诗时不能确定诗人的感情取向。这是正确的阅读态度。《老歌》的复杂,是单纯的“复杂”。这首诗有一个淡淡的情节:我打开窗子 ,听到有人在河那边唱歌,是一支忧伤的老歌。这就是诗人亲临的情景,单纯得可以。但诗人并没有到此止笔。结尾的四行颇为奇崛,显出复杂来,“我也记起/过去的事情/多半像这老歌/忘掉了名字”。是的,在人走过的道路上,日子一天天地丢掉,你的喜悦,你的忧伤,你的淡泊,你的安详,没有人会知道,你只能默默地将它们安顿在心灵最深的地方。渐渐地它们的轮廓不清晰了,都变成一种经验、一种意绪沉睡在你的生命里。但它们迟早有一天要醒来的,像老朋友,像天使,像恶棍,像债主来找你。这种醒来,往往是一种偶然的外在契机,和偶然的心灵火花撞击的结果。《老歌》 中的老歌,就是这种外在的契机。所以,我们说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一种 “准知识”,即加深了我们的某种不成形的经验,说出了某种难以概括但确实存在的感觉。
这首诗告诉我们,直觉的获得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如果那首歌是诗人不熟悉的 “新歌”,恐怕诗人也不能有这等妙悟。正像美国学者阿瑞提在谈到艺术创造的直觉产生的条件时指出的: “直觉好像是一种无需准备就显示出来的知识,或者好像是一种直接获得知识的方式。实际上并不存在那种没有任何准备、任何资料和任何加工就能直接获得知识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理解好像没经什么准备就获得了,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主观上觉察不到那些先前的阶段” (《创造的秘密》)。潞潞的《老歌》,以诗的体验证明了创造的某种奥秘,这还是次要的; 重要的是,这是一首非常出色的体验诗——诗体验。我们肯定这首诗的价值坐标点,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