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芒·江南烟雨》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丁芒
这被雨水浸融了的江南,
哪儿是桃花,哪儿是杨柳?
绿叶儿都淡成了烟雾,
笼罩着远处依稀的红楼。
只有燕子像遗落的墨点,
在蒙茸细雨中来往穿梭,
翅上驮着湿漉漉的春天,
为她寻觅个落脚的处所。
呵,燕子,你别再啁啾,
春已随稻谷播下了田畴,
你不见秧苗的连天翠色,
已经把乳白的云幔染透!
1980。7。11
诗人犹如一位丹青高手,他手中的诗笔也兼画笔,点染挥洒。《江南烟雨》宛如一帧清丽的水彩,描绘了江南早春的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的语言美,首先是具象之美,而在具象之美中,色彩美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古罗马诗人兼批评家贺拉斯和古希腊诗人艾德门茨,就分别提出过“诗歌就像图画”、“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的看法,而中国古代的画家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称赞杜甫“使笔如画”,诗评家王嗣奭在《杜臆》中也赞美杜甫“以画法为诗法”。丁芒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绘画美的传统,充分发挥中国文字摹形绘色的功能,刺激读者的有关色彩的审美联想。“绿叶儿都淡成了烟雾,笼罩着远处依稀的红楼”,诗的开始的画面是由两种色调构成的,一种是大片的淡绿,一种是点状的鲜红,红绿相映成趣,正是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只有燕子像遗落的墨点,在蒙茸细雨中来往穿梭”,在淡绿远红的背景之上,墨黑的燕子就分外醒目了,而“你不见秧苗的连天翠色,已经把乳白的云幔染透”,是“翠色”与“乳白”的又一重色彩的反差与映衬,使春田漠漠的景象如在读者目前。诗人正是注意了语言的色彩美,将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句中的各不相同的位置,才富于色彩地表现了生活的美,也丰富了读者的美的感受。
这首诗,还成功地运用了艺术对比的手法。这里有大与小的对比,如“秧苗的连天翠色”和“像遗落的墨点”的燕子的对比;有淡与浓的对比,如“绿叶儿都淡成了烟雾”,而“红楼”与“墨点”则是醒目的浓红与浓黑;有静与动的对比,诗中所描绘的许多自然景物都是静态的,但蒙茸细雨和来往穿梭的燕子却是动态的;有实与虚的对比,诗中的植物与飞禽都是如实描写,但燕子的“翅上驮着湿漉漉的春天,为她寻觅个落脚的处所”,“春已随稻谷播下了田畴”,却是出之于作者的想象也诉之于读者的想象的虚写。上述多种多样的艺术对比,加强了这一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