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为作诗苦 李白 杜甫》

(李白)尝言“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故戏杜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何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 ○唐·孟棨《本事诗·高逸》 事亦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一八。

[述要] 李白曾说:“诗歌表达的深刻细致,五言诗不如四言诗,七言诗更次之,何况还要受声律、演唱的束缚。”所以写诗调侃杜甫(见原文),嘲笑杜作诗的拘束。

[按语] 此诗历来怀疑非李所作。

[事主档案] 杜甫(712—770) 唐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将近十年。靠献赋始得官。后谒见肃宗,官左拾遗,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死于耒阳。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显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