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及其《张子正蒙注》

王夫之及其《张子正蒙注》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人,字而农,号姜斋,因晚年隐居于湖南衡阳县金兰乡的石船山,人称船山先生。王敔《大行府君行述》说:“船山府君,讳夫之,字而农,别号姜斋;中岁称一瓠道人,更名壶;晚岁仍用旧名。居于湘西蒸左之石船山,自为之记。蒸湘人士莫传其学;间有就而问字者,称为船山先生。”

王夫之一生经历坎坷,少年时代勤奋好学,青年时代、中年时代精忠报国,40多岁以后归隐故乡,继续用笔从事斗争。在他一生中,“抱刘越石之孤愤”的政治抱负和“希张横渠之正学”的学术追求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二者同时进行,另一方面他的学术追求也为其政治抱负服务。他早年热衷于结社,参加了“行社”“匡社”、文会以及“文社”,具有朦胧的忧时愤世特点;中年投身于抗清斗争,体现了大无畏精神;晚年踌躇满志,不阿权贵,拒绝给吴三桂写《劝进表》,体现了大义凛然的个人气节。王夫之著述极多,传世达95种,380余卷,还有佚著大约26种。这些著作,主要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诗广传》《思问录》《老子衍》《庄子通》《相宗络索》《黄书》《噩梦》《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春秋世论》《读通鉴论》《宋论》等,涉及经、史、子、集各个方面。

在这些著作中,《张子正蒙注》比较重要,共9卷,康熙十四年(1685)孟春成书,是王夫之67岁时的作品。该书是王夫之精心撰写的最重要哲学著作。《张子正蒙注》的版本比较多。较早的有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衡阳刘氏抄本、清康熙年间王牧在湘西草堂刻的《王船山先生书集五种》本,世称湘西草堂本;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衡阳学署补刻的《船山遗书子集》本;又有清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刻于金陵的《船山遗书》本;清光绪十三年(1887)湖南衡阳船山书院《船山遗书》增补刻本。民国以后,有1932年至1934年《船山学报》第一至第六期连载的石广权诠言本和1933年上海太平洋书局《船山遗书》排印本。新中国成立以后,古籍出版社于1956年据太平洋书局本出了标点排印本;1975年中华书局简化字标点本;1982年至1996年岳麓书社出版了《船山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