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艾吕雅

西方文学·艾吕雅

原名欧仁· 葛兰代尔,法国诗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战。后因受伤进行诗歌创作。1917年发表了第一部诗集 《义务与不安》。他揭露了人民的穷困和痛苦以及自己无所事事、自得其乐而无所作为的苦闷。这时期他的诗风极简练、朴素。战后,曾参加过“达达主义”,后参加超现实主义并成为超现实主义的重要诗人。这期间他发表了《痛苦的首都》(1926)、《爱情与诗歌》(1929)《直接的生活》(1932)、《丰富的眼睛》(1936) 等一些超现实主义作品。他的诗歌在内容上主要歌颂爱情,歌颂人与人之间亲密的关系,艾吕雅说,所有的真正的见识都来自爱的体验,仁慈之爱的普及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功。其思想基调基本上是人道主义的。在形式上,布吕雅立意革新,寻求一种适于表达他内心情感自然活动状态的独特的形式即“自动写作”方式。由于他写诗忌理性的规范,求诗情的自然流露,因此他的诗比较玄虚,但与其他的超现实主义者相比,他的诗还算是比较流利的。

1936年,受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自卫斗争的影响和鼓舞,他的思想起了变化。1938年,他同超现实主义终于决裂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和地下抗敌斗争。在创作上他写了许多配合这种斗争形势的政治诗,这些诗深刻揭露了法西斯主义的残酷暴虐,歌颂爱国主义战士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为被压迫人民的自由解放而呐喊。《自由》 一诗用爱情的形式深情地鼓舞人们为自由而战。曾在战时的法国广为流传。这些诗在形式上已倾向于朴实无华,刚健自然,基本上扫除了早期超现实主义的那种晦涩诗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艾吕雅又走上了创作抒情诗歌的道路,可是此时期他的抒情诗在诗风上已起了变化。他这时期的抒情诗不像早期抒情诗那样喜欢歌咏爱情、幻梦,而更多的是歌咏“平凡”,他的诗召唤人们去追求自由、民主的新生活。在形式上他对自由诗也不那么偏爱了。诗中常用比较匀整的格律。主要抒情诗集有《伦理课》 (1949),《什么都可以说》 (1951)。

艾吕雅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几代诗人产生过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