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哈福兹
埃及作家,生于开罗老区,1930年毕业于开罗大学哲学系。1955年以后在文化部艺术局、电影公司工作,1971年退休,成为金字塔报专职作家。20年代末开始撰写哲学文章,创作短篇小说,1936年弃哲从文。写完3部表现爱国主义题材的历史小说后转向现实题材。《新开罗》(1945),《哈利利市场》(1946),《米达格胡同》 (1947),《始末记》(1949)等。以开罗都市生活为中心抨击社会时弊。《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三部曲(1956—1957)通过商人艾哈迈德一家三代人的不同命运,概括了埃及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风云变幻。1952年埃及独立后,面对急剧变化的生活,在沉默七年之后,一改创作风格,大量借鉴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集中表达了他对人的存在、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如《小偷与狗》(1961)、《道路》(1964)、《乞丐》)1965)、《尼罗河上的絮语》、《米拉玛尔公寓》(1967)、《我们街区的孩子们》(1969)、《平民史诗》(1977),艺术地再现了人类为实现美好理想所进行的斗争。晚年致力于创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千夜之夜》(1982)是他创作的又一高峰。至今他已出版了8个短篇集,34部中长篇。他的创作道路体现了阿拉伯小说的发展历程,他被誉为阿拉伯小说之父,有关他的专著及论述不下数十种。198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