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国家·匈奴

政治学·国家·匈奴

古民族名。据《史记·匈奴列传》 称,匈奴的先祖是夏后氏的苗裔,商周时代称荤粥、猃狁,春秋时代称戎狄,战国时代始称匈奴。匈奴是游牧民族,贵壮健,贱老弱,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实行一夫多妻制,子娶后母,弟纳寡嫂,以防 “种姓” 之失。匈奴是典型的马上民族,人食畜肉,饮畜乳,衣畜皮,而畜食草饮水,故逐水草随时迁徙,居无定处。匈奴人骁勇善战,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燕、赵、秦三国苦于与匈奴为邻,索性筑起长城,将其阻绝在长城以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派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出击匈奴。楚汉相争之际,冒顿杀父自立为单于 (匈奴君王尊号,意为 “广大”),东灭东胡,西破月氏,南并楼烦,北服丁零,控弦之士达到三十万,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汉高祖曾率大军亲征,结果反被冒顿围困在白登 (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后因重金贿赂阏氏 (单于妻),才得以突围而去。汉王朝派往镇守北边的韩王信、燕王卢绾等,都先后投降匈奴。汉高祖接受大臣娄敬的建议,选择宗室公主嫁给冒顿,约为兄弟之国,每年还要赠送大量丝绢酒食,这就是所谓的 “和亲”。和亲是一厢情愿,主动权在匈奴一边,因此在后来的五十多年间,匈奴单于根本不将汉王朝放在眼里,自称是“天之骄子”,想起了就要入塞杀掠抢劫一番。这种局面直到汉武帝时才彻底改变。从元朔二年(前129) 起,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多次深入漠北,出击匈奴,远达狼居胥山 (在今内蒙古五原县),并在此举行封禅天地的仪式。同时,派张骞出使西域,切断匈奴右臂。汉宣帝时,继续对匈奴采取攻势,匈奴就只有招架之功了。东汉初,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下附汉的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为北匈奴。北匈奴后被东汉与南匈奴联军击败,部分西迁,最后进入东欧,与当地土著融合而形成匈牙利民族。魏晋之后,留居在北方和南迁的匈奴人还曾经辉煌一时,“五胡十六国” 中的 “汉”、“前赵”、“夏”、“北凉”,就分别是由匈奴人刘渊、刘曜、赫连勃勃、沮渠蒙逊建立的,司马氏的西晋王朝则是被刘渊推翻的。后来,匈奴人逐渐融合于鲜卑、柔然与中原民族之中,南北朝以后,匈奴之名在史册中就永远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