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风流派·南社

诗词研究·诗风流派·南社

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个进步文学团体。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初于1907年8月在上海酝酿,1909年11月成立于苏州,仍以上海为活动中心。成立初期有社员十七人,辛亥革命前发展到二百馀人,辛亥革命后增至一千馀人,1923年解体,前后延续了十多年。该社取名“南社”,寓有“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要进行反清革命。鲁迅《三闲集·现今新文学的概观》云:“即如清末南社,便是鼓吹革命的文学团体。”早期南社成员多为同盟会会员,具有明确的民主民族革命的立场,对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政府的专制统治,起过积极作用。辛亥革命后社员大增,成分十分复杂,部分成员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少数人后又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有的成员投靠了北洋军阀和其他反动政治派系。南社作家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要求通过文学创作,激发群众的“爱国保种”之念,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但在具体文学主张上却不尽相同。如柳亚子等提倡“唐音”,推崇辛弃疾和陈子龙、夏完淳、顾炎武等人,反对“同光体”、“常州词派”、“桐城派”。而马君武主张“唐宋元明都不管,自成模范铸诗才”(《寄南社同人》)。高旭主张“漫追魏晋隋唐体,自抱文周屈宋思”(《钝根未与元夕南社雅集,以诗见寄,步其韵以答之》)。南社还有些成员是同光体、常州词派和桐城派的追随者和崇拜者。南社成员的创作以诗歌为主,多以旧形式写新内容,鼓吹革命,富有爱国激情。辛亥革命前以批判清朝统治、呼唤民主为主题;辛亥革命后,主题转为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此时亦有较多理想破灭的悲哀,风格由慷慨激昂转为愤郁低沉。南社著名作家有苏曼殊、马君武、周实、宁调元等,其中以柳亚子成就最高,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