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樊增祥
字嘉父,号雲门,别号樊山、天琴。湖北恩施人。少工诗文,穆宗同治六年(1867)举人。湖北学政张之洞赏其才,授之以学,并荐主潜江书院,故后与易顺鼎、袁昶共称“南皮三弟子”。同治十年,游京师,从李慈铭受词章之学,亟相倾重。德宗光绪三年(1877)进士,选庶吉士。改外放,官陕西宜川县令,历知咸宁、昌平、长安诸县。光绪十九年,调补渭南知县。光绪二十五年,以荣禄荐招,以道员充武卫军事。八国联军入侵时,为慈禧太后及德宗逃西安作前驱,擢政务处提调,屡起草诏书。旋迁陕西按察使、布政使,调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民国初,曾为参政院参政,与袁世凯子克文征歌赋诗。晚年以遗老自居,息影旧都。富于诗才,有诗三万馀首。少喜读袁枚、赵翼,自言为诗则“初涉温(庭筠)、李(商隐),后溯刘(禹锡)、白(居易)”,宗中晚唐诸家。风格兼清华与博丽。少作及任地方官时所作,虽多咏物闲情,尚不失清切旷邈。而好为艳体,多冶游绮语,晚岁更颓唐率易,为世所讥。唯甲午战争及庚子事变时感念国事之作,颇激切愤慨。前后《彩霎曲》写赛金花事,颇负盛名。七律尤工于隶事,巧于裁对,喜用生典,整密工丽。与易顺鼎齐名,世称“樊、易”。张之洞尝谓:“洞庭南北,得二诗人,壬秋歌行,雲门今体,皆绝作也”(陶在铭《樊山集序》)。讥之者则斥为“樊、易淫哇乱正声”(柳亚子《论诗六绝句》)。有诗集《雲门初集》、《转蓬集》、《渌水集》、《镜烟堂集》等四十一种,并有词集文集,先后汇刻为《樊山诗钞》、《樊山诗文钞》、《樊山集》、《樊山续集》等。其事迹见钱海岳为撰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