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宋无
字子虚。旧以晞颜字行,名名世,家于晋陵(今江苏常州),因兵乱避吴,遂为平江(今江苏苏州)人,曾冒朱姓。年轻时即有诗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王博文以茂才荐举,以亲老固辞。壮岁负气,视富贵如浮云。自为《吴逸士铭》云:“年逾知命,或勉以往教……伸占毕垂廿载。”诗中又曾以“冷官”自喻,是当过学官。自铭作于他八十一岁时,其中说到一生“斡流东西”,“游方遐览”,“谷隐岩栖”,“以微吟自怡”,自称逸士。无诗学唐,自言“直欲继前唐”(《己亥秋淮南饥客中怀故里朋游寄之》),主要学李贺,在其乐府诗中有明显痕迹,如《乌夜啼》,从造语之生涩到意境之幽冷阴森,皆与李贺诗相似。当时名人如赵孟頫、冯子振、及明高启等对他的诗评价颇高,虽然不无溢美之处,但其诗自有特色,风格雅秀蕴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无对“五言律诗、五言长律最为擅长,七言绝句次之,七言律诗又次之”。其乐府歌行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如《公无渡河》、《枯鱼过河泣》、《古砚歌》等;律、绝秾丽而不艳,如《次友人春别》、《无题》等。诗中时有不平之气,大抵是针对当时轻视儒生的现实而发,如为冯子振所激赏的《李翰林墓二首》所表达之情感在元代士子中颇有代表性。还有少量作品反映了民间疾苦,抒发了作者对亡宋的思念。著有《翠寒集》。《新元史》卷二三七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