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别集·明代部分·陈子龙诗集》简介介绍

《历代诗歌别集·明代部分· 陈子龙诗集》新诗鉴赏

诗别集,十八卷,最后一卷为词曲,明陈子龙撰。子龙(1608~1647)字人中、卧子,号铁符、大樽,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选绍兴推官,以平乱功授兵科给事中。清兵破南明,曾联络松江水师抗清,事败,又先后受唐王、鲁王封衔,结太湖兵,事发被捕,投水殉国。

陈氏青年时与夏允彝等结几社,为明末文坛领袖人物之一。他早年受到前、后“七子”的影响,倾向复古。其诗中的窗课社稿多为摹拟古人之作,也有一些描写江南才子浪漫生活和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如《秋夕沈雨偕燕友让木集杨姬馆中》二首,杨姬即柳如是,诗中描写了陈柳之间的深情。《小车行》是写逃荒流亡者的痛苦,从中可以感到时局的艰危。

崇祯以来,国事日非,陈诗则多忧国忧边之作。如《寄石斋先生》抒发了作者对忠而获谴的黄道周的同情,并表达对于奸臣当道的愤怒:“赭衣墨帻安鱼服,予亦相逢淮水曲。京华时事不足论,惨淡相看日弥促。镰刀谁留门外兰,庖厨肯恕山中鹿。”专制政体下正人君子很难立足,因为他们直道而行,很难得到专制统治者的谅解。《壬午除夕》二首表达了诗人对于入侵者日益强大的忧虑。这个时期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念乱望治之情。两都倾覆,陈氏投身抗清,其诗多表现入侵者的残暴,汉族人民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战斗精神以及自己以死报国的坚强意志。如《易水歌》还唱出在绝望中的希望:“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可怜六合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秋日杂感》十首、《晚秋杂兴》八首都可见作者对故国的怀恋。“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不信有天常似醉,最忧无地可埋忧。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从诗中可见清军入侵给美丽江南带来的灾难。

陈诗最佳者为七律七古,这些作品受到唐诗风格的影响,古朴刚劲、雄健有力,感染力很强,陈氏作品影响了周围一批诗人,形成了云间诗派。清末南社革命诗人多受其影响。

陈集在清初列为禁书,嘉庆八年(1803)王昶始刊《陈忠裕公全集》。今人施蛰存等据此本将卷三至二十卷整理标点,并附以《自述》《年谱》《续年谱》以及《明史》本传、序跋、哀悼、投赠等有关参考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排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