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别集·唐五代部分· 杜工部集》新诗鉴赏
诗文别集,二十卷,补遗一卷,唐杜甫撰。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生于河南巩县,青年时代曾漫游大江南北,中年困居长安十年。安史叛乱攻入长安被俘,后逃往凤翔,投奔肃宗,拜左拾遗。因忤肃宗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游关陇,贫甚,往成都依严武,严武推荐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杜工部。武死,漂泊夔州江湘一带,死于贫病交加之中。
杜甫是我国诗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多是政治诗,表现了战争、剥削,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给国家和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从中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民和祖国深挚的热爱。杜诗中还有不少描写山川风物、日常生活,以及夫妻之情、亲子之爱、朋友之义的作品,但这些也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一部杜诗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幅风俗画长卷,是一部忧国忧民伟大心灵的历程史。杜甫的一千四百多首诗很难说有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所谓“诗史”就是指其全部作品而言的。
杜甫善于博采诸家之长,铸成自己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他善于驾御重大的政治题材,举重若轻,把一系列政治事件巧妙地编织在诗中,他善于把描写政治时事和写景抒情融合起来,擅长以小见大。杜诗无体不精,特别是五古、七律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对后世影响极大。还应该看到,儒家是靠感情的渲染推行自己的伦理观念的,这往往是职业儒者所不能胜任的。而作为诗人的杜甫却把儒家的“忠爱”“仁爱”“仁民爱物”等观念表达得淋漓尽致。宋代以后人们学诗写诗往往以杜甫为榜样,称之为“诗圣”,从而杜诗对历代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极大的影响。
《杜工部集》原六十卷已佚,北宋庆历后人们开始重视和重新整理杜集,北宋王洙编成二十卷,补遗一卷,嘉祐四年(1059)王琪据洙本重新编订,在苏州镂刻印行。
有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影印宋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