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别集·宋代部分· 东坡七集》新诗鉴赏
诗文别集,一百一十卷,诗三十卷,北宋苏轼撰。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长官,曾为新党党人罗织罪行下狱,释放后,贬谪黄州。哲宗继位起复知登州,后入朝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知制诰。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转颍州、扬州,入朝为翰林学士。哲宗亲政,以“讥刺先帝”的罪名贬至昌化军安置,元符三年(1100)赦还,卒于常州。
苏诗除去一部分应酬和游戏之作外,多是作者人生态度的表现。苏氏热爱自然,创作了大量描写祖国山川之美的诗篇,凡是作者足迹所至之处,无不留下精美的作品。如写蜀中山川的《入峡》《出峡》《巫山》,写镇江夜景的《游金日寺》,写陕西风物的《凤翔观》。写杭州西湖和岭南风光的诗尤多且佳,如《望海楼晚景》“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食荔枝》写岭南风物“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他热爱生活,许多篇章表达了夫妻、兄弟、朋友之情,如《戏子由》《喜刘景文至》等;他同情人民疾苦,有不少揭露弊政和社会不平的诗篇,如《荔枝叹》《吴中田妇叹》等;他关注现实,当时许多重大政治问题,在其诗中得到反映,如《山村五绝》等。
苏轼的豪迈奔放之情,坦率放旷的胸襟,在其诗中都有所表现。苏诗气象恢弘,富于想象,长于比喻,善于体物,其语言尖新、活泼,惟用典过多,议论过多,和韵过多,影响了其艺术成就。
七集为《前集》四十卷,《后卷》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外制》三卷,《内制》十卷,《应诏集》十卷,《续集》(包括和陶诗)十二卷。宋代即有著录,只是《续集》只有《和陶诗》四卷。宋刻共录诗二千零八十七首。明成化间程宗重刊,易《和陶集》为《续集》,增诗五百二十六首。其中有数十首为他人作品混入,亦有些重出。民国间中华书局编《四部备要》所收《东坡七集》即据成化刻本排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