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道教·斋醮

宗教学·道教·斋醮

道教祭祷神仙的宗教仪式。斋与醮原来是两回事,斋的意思是洁净其体、斋定其心,是古人在祭祷之前的一种洁身清心的准备,以示对神仙的虔诚。道教早期的斋仪,大体是祈福者或申请人道者自己在静室 “首过”、“忏悔”,道士只是在一旁主持仪式,帮助斋主通神致意。所谓 “醮”,原是祭祀五星列宿的一种巫仪,早期道教将其发展为道士们祭神的仪式。到南北朝时期,经过寇谦之、陆修静等人的努力,斋醮才脱离了原始巫祝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仪范和程式,包括清心洁身、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念咒诵经、上章赞颂等等。斋醮仪式中的章表,原来是上奏天庭的文字,因为书写在青藤纸上,所以后世称为 “青词”。历代许多大文学家如王安石、苏轼等人都奉皇帝之命,撰写过青词。明代的顾鼎臣、严嵩等,也皆以青词写得漂亮而获得皇帝的青睐,人称 “青词宰相”。清代大诗人龚自珍也曾经留下了一首著名的青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斋醮仪式中,还有专门的音乐表演,包括独唱、吟唱、齐唱、鼓乐、吹打乐和器乐合奏等多种形式,以烘托渲染出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与基督教的宗教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北宋出现的 《玉音法事》,记录了从唐代传至宋代的道曲五十章,是现存最早的道教音乐文献。道教斋醮的名目极为繁多,主要有金箓大斋 (为帝王及皇室祈福禳灾)、黄箓斋 (超度皇室所有先祖的亡灵)、明真斋 (超度道士本人的祖先)、三元斋 (正月十五祭祀天官,七月十五祭祀地官,十月十五祭祀水官)、八节斋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等八个节气祭祀诸圣诸神,以修身求仙)、涂炭斋 (为了拯救一切急难)、自然斋 (为一切众生祈祷福佑) 等。据主祭对象与目的的不同,斋醮又有各种名目,例如主祭 “三官” (天地水) 的叫作 “三官醮”,主祭 “北阴大帝” 的叫作“北阴醮”,普祭诸神的则叫 “罗天大醮”,等等。斋醮的举行,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应信徒要求,为其祈福消灾,或为死者超度亡灵; 再者是道士为自身修炼而设,例如现在北京白云观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清明以及道教祖师圣诞等,都要举行规模不同的斋醮仪式。斋醮是道教最隆重的宗教仪式,一般要举行三至五天,甚至多达七七四十九天,而且前一百天就要开始斋戒,其仪式非常复杂,连行步都有特殊的要求,要与天上星宿的方位对应,叫作“踏罡步斗”。主持斋醮的法师必须是德高望重、道行圆满的高功。即使是参加斋醮法事的一般道士,也须精通其仪式的细节,以致民间有这样的谚语: “出一个秀才容易,出一个佳道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