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魏晋南北朝散文·南北朝散文·李密·陈情表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
这篇表文,就是李密上晋武帝,婉拒应征出仕的书疏。在《昭明文选》(卷三十七)中,题为《陈情事表》。
陈,即陈述、陈情之意。情,指情事。表,是古代属于章奏一类的文体。古时臣民对君主有所陈情,就用这种“上行文书”。表文写得情真意切,悲恻动人,晋武帝见了后,也不能不认为“其情可悯”。于是,就不再强召入朝出仕了。
《陈情表》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两个字:固辞。就是坚决请辞,不予赴命。怎么做到这一点,是本文的一个艰巨任务。为什么?李密原是蜀汉之降臣,四次征召,四次拒绝,最后还要一个新王朝的开国君主自愿收回成命,那是难上加难的最难之事。可是,事实已告知,它已经圆满完成表文的使命:得到晋武帝的“恩准”:暂缓赴任。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值得好好探索。
****
本文篇幅不大,四节文字,可分两大段:
第一段(1-2节):尽忠尽孝,进退失据。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自述孤苦身世,祖孙形影相吊;
第二层:朝廷多次征召,自处两难境地。
第二段(3-4节):愿乞终养,再图报效
第一层:在陈情中言理,阐明为何不能应命;
第二层:提出终养恳求,表示结草图报忠心。
以下分段略讲——
第一段:尽忠尽孝,进退失据
第一层:自述孤苦身世,祖孙形影相吊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一、诠词释句:
臣密言——言,陈说,禀告。这是古代臣下上君主奏疏的常用语。
险衅与闵凶——前者指命运坎坷。险,艰难阻险。衅,罪过。后者,指忧患凶丧之事,此指丧父。
生孩、见背与舅夺母志——生孩,即婴孩。此密自指,幼儿。见背,离我而去,此指丧父。背,离也。这是“死”之委婉说法。舅夺母志,是说舅父强使母亲改变守节之志而改嫁。行年,经历过的年岁。
愍、躬亲、成立——愍(mǐn敏),怜悯。躬亲,亲自。成立,长大成人。
鲜,祚、鬼、外——鲜(xiǎn显),少。祚(zùo作),福。息,儿子。“儿息”,即子孙。外,自己一家之外的亲族。
期功强近之亲——期(jī机),周年,此指穿丧服的期限。功,服丧服的期限,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古代以亲属关系远近而定丧服之轻重。一说,期、功,乃中国古代丧服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与小功。强(qiǎng抢),近,较近。有说“勉强够得上近的”,亦通,至于说“勉强接近”,似不妥。这是说,亲族无人。
茕茕孑立——茕(qióng穷)茕,孤单无依的样子。孑(jié洁)立,孤立。
吊、夙婴、床蓐——吊,安慰,慰问。夙婴,多年缠绕。婴,缠绕,羁绊,有“患着”之意。床蓐(rù入),床席。原指陈草复生,此指草制之席。
二、略述大意:
李密向晋主上表禀奏说,臣我命运坎坷,早年连遭不幸,生下刚六个月,父亲便故去了;四岁那年,舅父又逼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我孤独幼弱,亲自将我抚养。幼时,我常生病,到了九岁还不会走路;孤苦零丁地一直长到成人。自己既无伯叔,又无兄弟。门户衰落,福祚浅薄,自己也是很晚才有孩子。外边没有较亲密的亲属,家里连个照应门户的僮仆也没有,孤身一人,只有影子陪伴着自身。而祖母刘氏素来疾病缠身,常卧床难起,我服侍汤药,从未停止和离开过。
在这一层中,李密在开头不是直扑主题,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而是陈述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家庭困境,陈述中言挚情笃,十分感人。这就为“上表陈情,愿乞终养”的请求有了有力的依据,为进一步“陈情”打下基础。
第二层:朝廷多次征召,自处两难境地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一、诠词释句:
逮奉圣朝与沐浴清化——逮,及、到。奉,奉侍。圣朝,指西晋王朝。沐浴清化,置身于清明的教化之中。这都是恭维晋武帝的说法。
察臣孝廉与举臣秀才——察,举荐。孝廉,汉代以后地方当局向朝廷推荐的人物,郡称“孝廉”。孝,善事父母;廉,品行端正。这是汉晋以来朝廷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秀才,即“秀异茂美”之才的简称,也是汉晋时代推荐人才的一个科目,州称“秀才”。这与后来科举考试中的“秀才”,其含义不同。
供养无主——此指无人供养祖母之事。
郎中、洗马与东宫——郎中,尚书曹司中一职。洗马,即太子洗马,为太子之侍从官,晋代改掌图籍。东宫,太子住所。此指代太子。
陨首、上报与具以表闻——陨(yǔn允)首,掉头,即杀身。陨,坠落也。上报,指报答朝廷的恩德。具以表闻,写过奏章向皇上陈情、请求。
切峻、逋慢、州司——切峻,急切严厉。逋(bū布阴)慢,有意规避,怠慢轻忽。逋,逃避征聘。慢,对上司轻慢。州司,即州官。
日笃、告诉、狼狈——日笃,日渐沉重。告诉,陈述苦衷。狼狈,据说,狼前腿长后腿短,而狈前腿短后腿长,上山时狼将腿架在狈身上,下山时狈前腿架在狼身上,否则不能行动。故用以比喻困窘的处境。此指应召与不应召的两难境地。
二、略述大意:
及到尊奉圣朝之时,正置身于清明教化之中:先由郡太守逵,考察推荐我为孝廉;后又由益州刺史荣,选拔我为秀才。这些,都由于祖母无人供养而辞未应命。朝廷又发布诏书,先授我郎中之职,后又授为太子洗马。以我这微贱之材,担当太子侍从之职,对此恩典,即使以杀身也难于报答。但由于上述原因,曾写过表章奏闻皇上,答谢不就。但诏书急切严厉,责备我逃避朝廷使命,对上司怠慢失敬。州官一再催促,登门迫允。原来,我想受诏离家赴任,奈何,祖母之病日益沉重。于是,又想暂且依顺个人私情,但官府朝廷对我的请求仍不予应允。我现在的窘境,进退两难,实在十分狼狈。
这一段很重要,记述了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及自己处于两难境地的“狼狈相”。写得迂回曲折,情真理切,含蓄精当,使人感到句句含情,字字在理。特别是文尾的“狼狈”比喻,更具深意。试想,一个降臣陷入“受官乎”与“辞官乎”两难窘境,居然达到“狼”与“狈”的状况:狼无狈不立,狈无狼不行,如若相离,两者均进退不得,岂非可怜又可悲? 因为双方均存在戒心与“私情”而难以共遂其愿。
在这里,具表的真正意图“固辞”,还不便于明言,但已经暗伏其中。李密臆侧,此时,武帝召他入京的初衷还未改变,对降臣的疑忌也不会很快消除。如果过早、过直地亮出自己的请求,一定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经过这样一个“迂回战术”,再转到第二大段,就比较自然顺当了。
第二段:愿乞终养,再图报效
第一层:在陈情中言理,阐明为何不应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一、诠词释句:
伏惟、矜育与伪朝——伏惟,伏地思考,是书信之敬语。惟,思也。矜育,哀怜养育。伪朝,此指蜀汉。作者此时身在晋朝,不得不这样贬称蜀国。
历职郎署与不矜名节——李密曾在蜀国尚书台任职,由郎中升任尚书郎。不矜名节,不以得到清高的名誉、节操自负、自夸。矜,炫耀。
宠命优渥、盘桓——宠命,特别恩宠的任命,指郎中,洗马等官职。优渥(wò握),优厚。盘桓,徘徊迟疑。
日薄西山与奄奄、危浅——日薄西山,太阳将落下西山。比喻人老垂死。薄,迫近。奄奄(yān烟),微弱的样子。危浅,危弱。浅,不长。
朝不虑夕与更相为命——前者是说早上难料晚上的事。后者说,相依为命。更,更替;相,相互更替地依靠活命。
区区与废远——区区,犹“拳拳”,形容情意缱绻。废远,废养而远离。
二、略述大意:
这节文字的要点是:在陈情中言理。李密于表中摆出若干理由来说明为什么不能即时应命。其中主要是三条:
一是就司马氏“以孝治天下”的国策,来说明,“奉养祖母以尽余年”,正是这个“国策”的具体实践;
二是,以自身的“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来剖析心迹,表明自己并无非分之想,力避嫌疑;
三是,从祖母“人命危浅”说到“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清楚地表明,祖母对于自己的抚养之恩,是万万不能忘怀的,因此,自己决“不能废远”而赴京应命。
这些道理,都是在陈情中,用委婉方式来阐述的。至于涉及其他方面的,如:“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却“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等等,都不过是围绕这个要点所作的陪衬和铺垫之辞罢了。
文章至此,李密认为提出自己的“愿乞终养”的真实想法的时机已经成熟,预料晋武帝对自己的疑忌也可能已经消除。因为作为一个胜利者喜欢了解降俘的心理状态,现已历历在目;加上“刘母病危”,又是相依为命,情、理、忠、孝均已说够,“固辞”的根据充分、有力;更重要的一点是,作为一个“以孝治天下”为国策的晋武帝,怎能公开反对李密侍奉患病的老祖母而不让人尽孝呢!于是,在文末终于表明了李密的心态:“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为最后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作好了各方面的充分准备:水到渠成。
第二层:提出终养祖母恳求,表明结草图报忠心。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一、诠词释句:
乌鸟私情与终养——相传乌鸦有反哺之情,比喻孝心。终养,侍养至终,即养老送终。
辛苦、牧伯与皇天后土——辛苦,指家庭辛酸孤苦的境况。牧伯,即刺史。上古称州的长官为“牧”,或“方伯”;后代遂称刺史为牧伯。皇天后土,天神地祗。
矜愍愚诚与保卒余年——前者,是说怜悯我孝养祖母的一片诚心。矜愍,怜惜。后者是说,享尽天年。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活着以生命报效;死后也要结草图报。“结草”之典出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春秋晋大夫魏武子临终时嘱其子魏颗将爱妾殉葬,魏颗没有从命,将父妾嫁了出去。传说魏颗后来同秦将杜回交战,见一老人结草伴倒杜回,杜因此被擒。后来魏颗夜梦老人是父妾之父亲,帮助魏颗是报答恩德。
怖惧与谨拜表以闻——怖惧,惶恐、畏惧。后者,是旧时奏章的套语,表示谨敬地写表呈报皇上。
二、略述大意:
李密先说自己年岁已四十四了,而祖母年高九十六岁。这就是说,我为陛下尽节效力的日子还长,而报答奉养祖母的日子却短呀! 因此,我以乌鸦反哺之私衷,来乞求陛下准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我的辛酸困苦,不仅蜀地人士和州郡长官亲眼目睹,就是天地神明,也会明察的。恳请陛下怜惜我的一片真诚和微小志愿,让祖母幸保晚岁,尽其天年。这样,我活着将以生命奉献陛下,死后也要结草图报。
臣内心怀着极端的惶恐心情,谨敬地撰此表章,奉闻圣上。
****
这篇作品,表面上并无奇思妙构,造语平实,又是表章文牍之体,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在当时,就说服了一个阴险狠毒的国君改变了初衷;在后代,又感动了万千读者,成为传世名篇?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两条:
第一、声情并茂,重在以情摄心魂
全文紧扣一个“孝”字,叙祖孙“乌鸟私情”,记“皇恩浩荡”之情,并以孝心、忠心两全之策,载明表上,使武帝览表之余,即心震神摇,由悯转喜,立时“停召”,更予褒奖。
为什么会有如此神效?具体地说,就是两个词——
一是情真。表上既叙了养育之情,又写了知遇之情,墨和泪,辞带血,情有声,情辞相兼,声情并茂,着重以真情感人心田。正如清人在此文篇末评语所说:
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清·吴调侯等《古文观止》卷七)
情真则文真,真则至。何处著一字粉饰。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四十一)
二是情深。此文造语虽然平实,但“淡语皆有致,浅语皆有情”,不仅情真事实,而且其情至深至挚。结想构思无奇,但融情入文,因文传情,又在陈情中言理,入情至深,入理至彻。而且,不管在孝心或者忠心上,总是贯串一缕“精诚之情”。因此,它就能够以常情信人,以至情感人,最后还是以“私情”动君心,撼世人。近人吴曾祺在自己的文章中曾给《出师表》和《陈情表》作过这样的评论——
盖天下固有一种之文,非情至者不能作,而深于情者,则往往不求工而自工。……诸葛孔明之《出师表》、李令伯之《陈情表》,虽庸人读之,犹为感动。
(《涵芬楼文读·切情》)
要而言之,“情”是本表之生命,情生文,文表情,情带理,理促情,情理相长,情文并茂,故而感人至深,为人喜爱,艺术之春,千古不凋!
第二、用孝表忠,以忠告终,忠孝两全
李密是蜀汉旧臣,是晋武帝之降臣,他不能不在“表书”中,表明一个“忠君”思想,但怎么表达这一点呢?他想了一个机巧办法,即走“之”路线,曲而表之。
首先,在叙写“情”字上,体现一个“忠君之心”,即抒一点皇上“知遇之情”,顺表降臣之“忠君”之念。
其次,抓住武帝标榜“以孝治天下”之国策,以贯彻国策之名义,既表明了忠君之心,又达到行孝目的。
再次,以咏先孝后忠之心曲(即“尽节日长”、“报养日短”),献忠孝两全之良策(即“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以忠告结。
要知道,这封表文的读者是皇帝,要离开一个“忠”字而想得到皇上同情,那无异缘木求鱼,根本不可能。但又不能如一般臣子那样坦然裸表忠心。因此,作者费了一番苦心,惨淡经营,走一个“之”字曲线:用孝表忠,以忠告结,忠孝两全,尽达目标。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全文语言运用,形象而精当,并赋予充沛的生命力。
不说别的,一篇不足五百字短文,光活在后世的成语就达十六条之多,实属罕闻。这就是——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辞不赴命 乌鸟私情
茕茕孑立 气息奄奄 苟徇私情 (乌鸦反哺)
急于星火 人命危浅 宠命优渥 生当殒首
更相为命 朝不虑夕 进退两难 死当结草
(相依为命) 零丁孤苦 (一副狼狈相) (结草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