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历法·陨石的记录
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燃烧不尽,坠落到地面便成为陨星(分为陨石和陨铁两类)。世界上最早的陨石记录也见于我国。早在《春秋》中就有发生在河南商丘县的一次陨石记录:“僖公十有六年(公元前645年)春,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在《开元占经》所引的《赵书》中,有对陨星的详细描写:“有星陨魏郡邺县东北六十里间。至地初,赤、黑、黄云如幕,长数十丈交错。声如雷震。坠地气热如火,尘起连天。时左右有私锄者皆震叠。尘止往视之,土犹燃沸。求觅见有一石,方尺余,青色而且轻。击之,其音如磐。”至于对陨石的认识,我国与欧洲人相比,更是先进。早在《左传》中,就认为陨石为“陨星也。”《史记·天官书》中进一步指出:“星坠至地,则石也。”到了宋代,则已经对陨星中以铁为主要成分的陨铁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中写道:“治平元年(1064),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蓠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至则发现。”记录了这次陨石的全部过程,包括摩擦发热发光,光球的大小,爆炸声,以及陨石的温度变化,色泽、比重等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自此以后,每次陨石,常说“如铁”,“如锡”等,可见已经注意到陨石的成分了。而欧洲,一直认为陨石是地面上的石头。在1768年,巴黎科学院推举拉瓦锡对陨石做了一次研究,他的结论竟然是“石在地面,没入土中,电击雷鸣,破土而出,非自天降。”一直到了1803年,欧洲人才知道陨石乃来自天上之物。我国对陨石的认识要比欧洲早二千多年。我国古代典籍中的陨石记事不下300次。这些都说明,我国古代对陨石的认识,远远走在其它国家的前面。陨石是天体的化石,对研究天体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它的化学成分,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古籍中陨石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