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流派并称论·高岑王孟
高气骨不逮嘉州,孟材具远输摩诘,然并驱者,高、岑悲壮为宗,王、孟闲淡自得,其格调一也。(胡应麟《诗薮》 内编卷二)
高、岑之诗,才力胜于造诣; 王、孟之诗,造诣胜于才力。(许学夷 《诗源辩体》卷一六)
高、岑之诗有慷慨侠烈之气,王、孟之诗有一丘一壑之风。(同上)
盛唐大家,称高、岑、王、孟。高、岑相似,而高为稍优,孟则大不如王矣。高七古为胜,时见沉雄,时见冲淡,不一色,其沉雄直不减杜甫。岑七古间有杰句,苦无全篇,且起结意调,往往相同,不见手笔。高、岑五七律相似,遂为后人应酬活套作俑。如高七律一首中迭用“巫峡啼猿”、“衡阳归雁”、“青枫江”、“白帝城”,岑一首中迭用“云随马”、“雨洗兵”、“花迎盖”、“柳拂旌”,四语一意。高、岑五律如此尤多。后人行笈中,携《广舆记》一部,遂可吟咏遍九州,实高、岑启之也。总之以月白、风清、鸟啼、花落等字装上地头,一名目则一首诗成,可以活板印就也。王维五律最出色,七古最无味。孟浩然诸体似乎淡远,然无缥缈幽深思致,如画家写意,墨气都无; 苏轼谓“浩然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诚为知言。后人胸无才思,易于冲口而出,孟开其端也。总而论之,高七古、王五律,可无遗议矣。(叶燮 《原诗》外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