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作家论·杜荀鹤

唐诗·作家论·杜荀鹤

梁朝杜舍人荀鹤为诗愁苦,悉干教化。每于吟讽,得其至理。如《赠僧》云:“安神不必须山水,灭得心头火自凉。”又:“利门名路两何凭?百岁风前短焰灯。只恐为僧心不了,为僧心了总输僧。”南宗睹之,传为心印。杜在梁朝,献朱太祖《时世行》十首,欲令太祖省徭役,薄赋敛。是时方当征伐,不洽上意,遂不见遇,旅寄寺中。敬相公翔谓杜曰:“希先辈稍删古风,即可进身,不然者虚老矣。”杜遂课颂德诗三十章,以悦太祖。议者以杜虽有玉堂之拜,顿移教化之词,壮志清名,中道而废。(何光远 《鉴戒录》)

杜荀鹤诗鄙俚近俗,惟宫词为第一,云:“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曰高花影重”是也。(毕仲询 《幕府燕闲录》)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此杜荀鹤《春宫怨》 中一联、也。欧阳文忠公《诗话》乃云周朴所作,误矣。荀鹤有诗三百篇,顾云目之曰《唐风集》。《春宫怨》 一篇,集以冠之卷首,正以此一联也。顾云序其集云:“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是以荀鹤可并李、杜也。荀鹤之诗溺于晚唐之习,盖韩偓、吴融之流,以方李、杜则远矣。然解道寒苦羁穷之态,往往有孟郊、贾岛之风。如“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宦情随日薄,诗思入秋多”、“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之句,盖不减二公所作。其他如《感春》云:“无限青云有限身,眼前花似梦中春。浮生七十今三十,已是人间半世人。”《旅中遇雨》云:“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宿临江驿》云:“举世尽从愁里老,谁人肯向死前闲?”《感遇》云:“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皆有意绪。《送人游吴越》云:“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维扬春日》云:“络岸柳丝悬细雨,绣田花朵弄残春。”《闽中》云:“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是海,只堪图画不堪行。”可谓善状三处景物者。如此等句,盖三百篇中之警策,其他往往伤于俚俗。前辈因之为“太公家教”,正以其语多鄙近也。(张淏《云谷杂记》)

荀鹤诗句鄙恶。世、所传《唐风集》首篇“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者,余甚疑不类荀鹤语。他日观唐小人说,见此诗乃周朴所作,而欧阳文忠公亦云耳。(吴聿 《观林诗话》)

荀鹤苦吟,平生所志不遂,晚始成名。况丁艰世,殊多忧惋思虑之语,于一觞一咏,变俗为雅,极事物之情,足丘壑之趣,非易能及者也。(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

杜彦之俚浅,以衰调写衰代,事情亦自真切。(胡震亨 《唐音癸签》 卷八)

《春宫怨》不惟杜集首冠,即在全唐亦属佳篇。“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此千古透论。卫硕人不见答,非貌寝也;张良娣擅权,非色胜也。陈鸿《长恨传》曰:“非徒殊艳尤态独能致是,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焉”,即此诗转语。读此,觉义山之“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尚非至论。(贺裳 《载酒园诗话》又编)

杜集中亦间有佳句,如“一溪寒色渔收网,半树斜阳鸟傍巢”、“雁惊风浦渔灯动,猿叫霜林橡实疏”、“秋登岳寺云随步,夜宴江楼月满身”、“寒雨旋疏丛菊艳,晚风时动小松阴”,殊不许浑。 但佳者止得一联, 不能前茅后劲, 又鄙俚者太不堪耳。(同上)

晚唐诗人有佳句而多俗言者,杜彦之荀鹤是也。“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溪山入城郭,户口半渔樵”、“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挢多”、“九州有路休为客,百岁无愁即是仙”、“故园何啻三千里,新雁才闻一两声”、“高下麦苗新雨后,浅深山色晚晴时”,皆为佳句。“生应无暇日,死是不吟时”、“举世尽从愁里过,谁人肯向死前休”,虽俗而有意趣。其余如“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争知百岁不百岁,未合白头今白头”之类,未免诗为说话矣。其起结之句,尤多率易。(余成教《石园诗话》 卷二)

杜荀鹤近体直摅胸臆,有一唱三叹之妙。(胡寿芝《东目馆诗见》 卷一)

其诗虽晚唐,直入风雅,亦工部之的派也。佳章妙笔,可称合璧。(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二九)

诗思清奇,以大历为归。七言气质尤高,为晚唐之上乘。(丁仪《诗学渊源》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