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歌·何白》鉴赏
何白(1562-1642)字无咎,号丹邱生,又别号鹤溪老渔,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市)人。后移居郡城积谷山下,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和崇祯六帝,于崇祯十五年(1642)病逝于家,终年八十一,葬于瞿溪金岩。
他毕生布衣,未有功名爵位,但为生活,四处依人作幕。在此期间游历了大江南北,结交了当时文坛著名人物王世贞、吴国伦、陈继儒、胡应麟和李维桢等数百人,广为交游,增长才识。他的诗歌无所师承,转益多师,成就了自己。但朱彝尊说何诗出于“七子”,与俞安期诗风相近。而诗人自己却批评七子“斤斤步趋汉魏,字字临摹初唐,”缺少生动气韵;对公安派的“独抒性灵”,也认为取材太杂;至于竟陵诗派幽峭枯涩诗风,更不同意。他主张写诗“必先寻佳韵,”题韵适宜,韵脚稳妥,才可免除牵强搭凑之失。王锡赞序其集云:“汲古诗有雄视一代之概,……山人不求荣达,其时于麟(李攀龙)、元美(王世贞)强台独占,迭主斋盟,脱以山人出而驰骋其间,当亦如苏长公视山谷为畏友也。”李维桢在《何无咎诗序》中更赞曰:“上下古今,三百篇之温厚和平,《离骚》之凄恻笃至,《两京》之浑朴,建安之高华,六朝之工丽,唐人之秀朗,靡不厌饫而枕籍之。”何白亦善书画,甬、温博物馆存有真迹。著有《汲古堂集》和《汲古堂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