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的文献·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资料与工具书·纪年、图谱类
1.《中国历史年表》
方诗铭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出版。原为《辞海》附录之一,后析出单行。该表将公元纪年、干支纪年与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年号纪年逐年对照。自秦代起注明帝王即位、建年号、改年号及终止的阴历月份,从公元1年起,加注公历12月31日相当的中历月日,以推定与中历岁末相对应的公历年份。这是同类著作中比较简明易用的一种。
2.《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
《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薛仲三、欧阳颐编,三联书店1956年出版。可用来查检公元1年至2000年中历与公历对应的年月日、每日为星期几,并能通过换算查出中历月、日干支。
《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方诗铭、方小芬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此书分上编、下编、附编三部分。上编起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迄于西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下编起于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迄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附编为殷盘庚十五年(前1384)至周厉王三十七年(前842)与1949—2000年的历日表。公元前的历日表,只标中历月日和干支,公元后的则是中西历日对照。查检比较快捷方便。
3.《中西回史日历》《二十史朔闰表》
陈垣编,中华书局出版。《中西回史日历》以公历为主,自公元元年至2000年逐年列出公历和中历的月、日,并于公元476年前列出罗马纪年;622年后加入回历纪年和回历月、日。三种历日对照,可互相换算。附有日曜表和甲子表,可检查星期几和干支纪日,使用极为方便。
《二十史朔闰表》以中历为主,自汉高祖元年(前206)至公元2000年,列出中历纪年及各月的朔日干支及其对应的公历月日,并列出罗马纪年、西历纪年、回历纪年等互相对照。附有日曜表,可查出某日为星期几。此书是《中西回史日历》的简缩改编本,虽检查不及《中西回史日历》方便,但朝代更替、列国分立时不同的朔闰均加注明,又比《中西回史日历》涉及的历史年代长,是《中西回史日历》所不及的。本书对汉武帝太初改历以前的朔闰推断不够准确,使用时应注意。
4.《中国年历总谱》
董作宾编,香港大学出版社1960年出版。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自黄帝元年(前2674)至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下编自公元元年至2000年。黄帝元年至盘庚十四年记世系和历史纪年;盘庚十五年(前1384)起记历日,称年历谱。谱中列中历纪年干支,公元、儒略历年,朝代、帝王名号、年号和年数,民国纪年等,并列中历每月朔日与公历对照。查检公元前历日,此书较为实用。
5.《春秋大事表》
清顾栋高编,66卷,舆图1卷。分为50个专题反映《春秋》历史事件及与《春秋》有关的诸问题,每个专题下先列《春秋》原文,再罗列后人的研究注释成果及著者的按语,专题后大多附有参考资料。这部书对研究《春秋》与春秋时期的历史文化均有参考价值。今有吴树平、李解民点校本,中华书局1993年版。
6.《先秦诸子系年》
钱穆撰,商务印书馆2001年据台湾新版增订本印行。本书分为《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和《先秦诸子系年通表》两部分,《考辨》释其立说之依据,《通表》记其结论之梗概。书后有附录和《书名人名索引》《考辨索引》。这部书对了解和研究先秦诸子生平事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有中华书局版、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等。初版《系年》较之新版增订本,《考辨》部分的内容略少。
7.《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
姜亮夫编,陶秋英校。此书是据作者的《历代名人年里碑传总表》修订而成。共收上古至卒于1919年以前的历史人物一万二千余人,以生年顺序排列,生年无考者以卒年为序。姓名之下注明字号、籍贯、岁数、生卒年代,并注明依据的文献资料。本书虽偶有失误,查检也不太方便,但仍是一部有用的查检人物生平史料的索引式的工具书。
8.《汉晋学术编年》
刘汝霖著,1987年中华书局据商务印书馆1935年再版本重印。本书分年辑录政府、社会、个人三方面与学术发展有关的史料,或节引、或改写,予以排比综合,并注明这些材料的来源;其后又列出处、考证、附录三项内容。附有“学者著述表”(列于该学者卒年或最后见于本书之年)、“学术系统表”、“学术说明表”、“学术异同表”,显示学术渊源和各派异同。各卷之后有总评。这部书对于了解汉晋学术及其背景,学者的学术活动等均有帮助。但本书成书较早,无法反映当今成果。
9.《中古文学系年》
陆侃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此书以人为目,按年考定排列中古时期作家资料。上自公元前53年扬雄生,下至公元351年卢谌卒,收录中古154位作家,并详细考证了其生平事迹、著作篇目和著作年代,对史书记载不确的予以订正。这是一部研究中古文学较有价值的工具书,但由于不是作者最后的定稿,因此在作品系年等方面有一些失误。
10.《历代职官表》
清纪昀等编,72卷。本书以清代官制为纲,以表格形式分栏列举历代官制,每卷为一个行政单位,表后有该部门的总序,阐述历代建置沿革情况;又有“国朝官制”说明,叙述该部门清代设置哪些官职,每个官职的品级,每官设若干人,职掌范围以及自清初至乾隆时的建置、沿革情况;后有“历代建置”的说明,博引各种典籍考证叙述该部门历代的机构和官职的建置、职掌和沿革,并在每一朝代之后加案语作小结,以与清代的建置、职掌比较异同。虽有牵强比附之弊,但眉目清楚,便于参阅。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本。
《历代职官表》卷帙浩繁,且没有索引,检查不便。道光年间,黄本骥删节为6卷,删去了大部分考订说明,仅保留表格,比较简明。但这部书有不少错误。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对黄本进行点校整理,并请瞿蜕园撰写《历代职官概述》《历代职官简释》附录于书末,再附上索引,甚便检索参阅。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重印本。
11.《中国历史地图集》
谭其骧主编,地图出版社1982年出版,全书共8个分册。这是一部比较系统精密的历史地图集,采用古今对照的方式编排,反映了1840年前中国各历史时期政区设置和部族分布及其变化概况。每册均有地名索引,虽只列古地名,但据此可查出今地名。本书曾于1974-1975年陆续出版试行本,署《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辑,中华地图学社出版。
又《中国历史地图集》,顾颉刚、章巽编,谭其骧校订,1955年地图出版社出版,共有图31幅,附图16幅,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