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诗文研究文献·北朝三书·杨衒之和《洛阳伽蓝记》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文献·魏晋南北朝诗文研究文献·北朝三书·杨衒之和《洛阳伽蓝记》

杨衒之,《史通·补注》《郡斋读书志》《百川书志》作 “羊衒之”。羊字疑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之。《新唐书、艺文志》作“阳衒之”。周祖谟注《洛阳伽蓝记》卷首题署曰:根据《北史》及《魏书》,杨氏达者无北平籍,而《魏书·阳固传》载:固字敬安,北平无终人,有三子,长休之,次诠,三未详。《北史》固传称有五子。长子休之传云:弟林之,次俊之,与衒之名字排行颇为相近。休之且长文学,为史官,有声当时,则北平之阳氏以文章传家,已可概见。衒之若果为阳姓,其为休之弟或族昆弟,必无疑矣。但最通行的还是作“杨衒之”,这可以从《洛阳伽蓝记》书中作者自书及《历代三宝记》《隋书·经籍志》的著录得到证实。范祥雍先生《杨衒之传略》力主杨姓。原籍北平(今河北定县),生卒年不详。据书中自述和书首所署官衔,知道他于北魏永安(528—530)中为奉朝请,著书时为抚军府司马。奉朝请在元魏时为从第七品,官阶甚低,其时杨衒之当在二十余岁,据此可以推测其生年约在公元500年左右。《广弘明集》卷六收录他《叙历代王臣滞惑解》,署衔“杨衒之,北平人,元魏末为秘书监”。据《魏书·百氏志》,抚军将军属从第二品,从第二品将军司马属第五品,秘书监属第三品。但北齐代东魏在公元550年,与杨衒之行役洛阳仅相去三年,如果署衔和《广弘明集》的记载均不误,就可以推知此书大约成于公元547年之后一二年,而外任秘书监则已是东魏亡国的前夕。由此还可以推测作者当卒于北齐时期,年过五十。杨氏生平,《魏书》《北齐书》及《北史》均无传,生平资料仅见《洛阳伽蓝记序例》及上引周祖谟先生《杨衒之事实考》、范祥雍先生《杨衒之传略》等。

作者自序说,他在武定五年(547)因行役重游洛阳,见“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有感而作《洛阳伽蓝记》。《历代三宝记》《法苑珠林》《直斋书录解题》等均作五卷,与今本同。这五卷是: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每卷以著名的佛寺为纲目,兼及有关的宫殿、邸宅、园林、佛塔、塑像等。在过去的志书中属于史部地理类,是一部有关北魏洛阳的重要历史资料,同时它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结构、语言等在北朝三书中最富文学性。不过,相对于《水经注》来说,关于它的研究显得冷落多了。明代如隐堂刻本是现今传世最早的一种,《四部丛刊》据以影印。吴琯《古今逸史》本根据刘知几《史通》所说,杨衒之著书时曾自为子注,但后来子注与本文混在一起,遂试将分别,就像区别《水经注》本文和注文一样,不尽如人意。张宗祥有《洛阳伽蓝记合校》,商务印书馆1930年石印出版。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年据商务印书馆本影印。书后附录文章纵论《洛阳伽蓝记》子注不易分析的理由,其说颇允。该书注本不多,目前通行的是周祖谟先生《洛阳伽蓝记校释》,科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中华书局1963年再版,注重文字训释,较为简括。另一部是范祥雍先生《洛阳伽蓝记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再版,除解释文字外,尤注重于北魏政治、宗教、史实的补充考订,又附录有佚文、杨衒之传略,历代著录及序跋题识和绘图、图说等,内容颇为丰富。

注释

① 参见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② 参见范祥雍《洛阳伽蓝记校注》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