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文学·金元杂剧·金元诸宫调·金元诸宫调的起源和发展线索

辽金元文学的内容·金元杂剧·金元诸宫调·金元诸宫调的起源和发展线索

诸宫调起源于何时?学术界的传统看法是起源于北宋,泽州人孔三传为创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云:“崇(宁)、(大)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孔三传、耍秀才诸宫调……”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亦云:“熙丰、元祐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在北宋繁荣的城市经济和兴盛的瓦肆伎艺中,诞生了诸宫调这一说唱艺术。诸宫调在南宋继续发展,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伎乐》云:“说唱诸宫调,昨汴京有孔三传编成传奇灵怪,入曲说唱;今杭城有女流熊保保及后辈女童皆效此,说唱亦精,于上鼓板无二也。”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也记载了南宋诸宫调的演员:“诸宫调:高郎妇、黄淑卿、王双莲、袁太道。”此书卷一○的“官本杂剧段数”还记载了《诸宫调霸王》《诸宫调卦册儿》等名目,均可见南宋诸宫调流行的状况。但诸宫调始于宋这一说法在20世纪60年代后受到质疑。有论者提出诸宫调始于唐代的宗教文学,如贺昌群的《诸宫调与唐变文》(《文艺报》1963年第1期)言诸宫调源于唐代变文,李正宇的《试论敦煌所藏 〈禅师卫士遇逢因缘〉——兼谈诸宫调的起源》(《文学遗产》1989年第3期)则认为诸宫调产生于盛唐的僧偈佛曲,都持“始于唐”之说。

金灭北宋后,与南宋对峙,而诸宫调比南宋更为流行。南宋现存无整本诸宫调,仅存南戏《张协状元》开头一小段为《状元张协传诸宫调》,比较简单粗略;而金诸宫调《刘知远诸宫调》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均为结构宏伟、曲调丰富的长篇巨著,可见诸宫调在金代已成为一种成熟的说唱艺术。金、南宋同期而异域,为何金诸宫调盛于南宋?笔者认为,这是掌权的女真族擅长于说唱文学,其文学趣味促进了诸宫调发展之故。女真族是游牧民族,民间歌手说唱长篇故事是其族人主要的娱乐方式。其古代长篇说唱故事《尼山萨满》刻画一位女英雄尼山萨满(女真族信奉的萨满教女巫)用过人的法术上天入地,锄强扶弱,长达两万余言。《董西厢》也五万余字,具有《尼山萨满》同样宏伟的气势。从唐、宋以来就在发展的汉族的诸宫调,在金代遇上喜爱说唱文学的女真族掌权,和女真族文学互相促进,达到了它发展的鼎盛阶段。

诸宫调在元代继续发展,但因为元杂剧的兴盛,观众的欣赏兴趣更多集中于杂剧,诸宫调逐渐走向衰落。夏庭芝《青楼集》记载了元代诸宫调的演员、作家及其作品:“赵真真、杨玉娥,善唱诸宫调。杨立斋见其讴张五牛、商正叔所编《双渐小卿》,因作《鹧鸪天·哨遍·耍孩儿煞》以咏之。”“秦玉莲、秦小莲,善唱诸宫调。艺绝一时,后无继之者。”钟嗣成《录鬼簿》卷上也载:“王伯成,涿州人。有《天宝遗事诸宫调》行于世。”均可见诸宫调仍在元代创作演出。但元代诸宫调现存仅有《天宝遗事诸宫调》辑曲本,秦玉莲等诸宫调演员的绝技后继无人,也说明元代后期诸宫调走向衰落。

注释

① 见马学良等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册第218—220页,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