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与社会文化·隋唐五代文学与幕府·幕府制度与文士
唐代幕府主要指唐方镇使府,它由节度使、观察使属下的文职僚佐所构成。严耕望《唐方镇使府僚佐考》对其设置、职掌作了考订,间有缺误之处。使府僚佐设置及其职掌如下:1.副使。节度、观察、防御、团练、经略、支度、营田等使皆有副使。副使协助节帅处理军政事务,但节度使兼观察使时,不设观察副使。2.行军司马,掌理戎政。李翰《淮南节度行军司马厅壁记》云,行军司马“其主武,盖文之职也”。3.判官,位次副使,尽总府事。4.掌书记,掌理使府表奏书檄之事。韩愈《徐泗豪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云:“书记之任亦难矣,元戎整齐三军之士,统理所部之氓,以镇守邦国,赞天子,施教化,而又外与宾客四邻交,其朝觐聘问慰荐祭祀祈祝之文,与所部之政,三军之号令升黜,凡文辞之事,皆出书记。非闳辨通敏兼人之才,莫宜居之。”5.支使,其职掌不明。观察使府设支使,节度使府不设支使,节度使兼观察使则有观察支使。观察支使承担表奏之事,亦具体处理军政事务。另有推官、参谋等僚佐。
幕府和文学发生联系,主要是通过入幕文人来完成的。从文士入幕规模看,安史之乱以前,文人入幕尚是少数,大多数文人还是走科举一途入仕。中晚唐情形则发生了变化,由于方镇数量增多和方镇权力加大,文士入幕成为一普遍的社会现象。“先辟于征镇,次升于朝廷”,即经历“科举及第——服务方镇——入朝为官”的过程。长江流域及其南方地区,特别像剑南西川、淮南等大镇成了文士入幕的最佳选择。朝廷采取了一些措施对方镇延揽人才作了许多限制,如及时将方镇中的优秀人才用之于朝廷、规定入幕人员要有出身、对奏辟见任官的限制和对幕职改转时间的规定,这样使得方镇和朝廷在任用人才上比较协调,文人或出朝入幕或出幕入朝都不会有何障碍。
方镇使府制度在安史之乱后发生重要变化,节度使、观察使等大致由儒臣担任,幕中文人的生存环境以及使府文化环境对文士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如完成于幕府的陆质等人的“春秋学”,是汉学向宋学过渡的滥觞,经院式经学转变为实用型经学。又如沈传师、杜佑在任修史,一方面有助于使府营造学术氛围,另一方面由于宾主的谈论,修史者的思想必然受到幕僚的影响,甚至史书本身也渗透了僚佐的知识和见解。唐代音乐艺术繁盛,幕僚生活与乐舞密切相关,从使府的需求看,娱乐仍然是乐舞的主要功用,它适应了使府各种活动,调节文士生活节奏,使府中文士和妓女的结合、文士和俗乐的结合,使文士的创作呈现向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