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与社会文化·清代刻书、藏书与文学·内府整理编印文学总集、别集·朝廷辑印前代作家作品集

清代文学与社会文化·清代刻书、藏书与文学·内府整理编印文学总集、别集·朝廷辑印前代作家作品集

傅增湘称内廷编印书籍,“其源实肇于康熙,至乾隆而遂臻于极盛,虽时挟雄猜之见,肆其抑扬褒贬,以钤制人心,于后代不无遗议。然其规制之崇闳,志力之伟异,未始非数百年来文学昌隆之极轨也”。他的分析是符合事实的。正是因为经过康、雍两朝之积累,乾隆时所谓“文治武功”达到极盛,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则是《四库全书》的编撰。与此同时,武英殿作为编制书籍的机构,也因有众多文人学士主持,充足的经费支持,丰富的稿本印本资源,以及专人管理,使刻书印书数量超越前代。

康熙十九年(1680),内廷设立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因处于武英殿左右廊房,后武英殿成为内廷编刊书籍重要之所,故所刻印本称殿本。武英殿刊有多种御纂、御选、御定、钦定诸书,其实称御选、御定等,大多为诸臣工所编辑、汇纂的。

武英殿刻书印书大规模运作,是在乾隆修撰《四库全书》时期。本来,在开始辑出《永乐大典》佚书时,曾提出将其中辑出各书按应刊、应抄、应删三项处理,因此,各种辑本出来后经过勘定,即由武英殿次第刊刻。但四库全书馆、军机处也发现从各地征集、收缴和购置的大量书籍中,也有所谓可以“嘉惠士林”、“启牖后学”的书籍,或是流传极少的珍本秘籍,应予刊刻印刷以广流传。因此,乾隆令金简等办理,金简等运用活字排印,达到既省工又省费的目的。乾隆特将活字排印之书称为聚珍版。《武英殿聚珍版书》刊印由内廷辑出的诸书,如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之唐人文集有张说《张燕公集》、颜真卿《颜文忠公集》、宋人文集有赵湘《南阳集》、宋庠《宋元宪集》、宋祁《宋景文集》等。宋氏兄弟二集乾隆帝甚至写诗题词,称二书“佚之于七百余年之前,而完之于三百年之后”。又如宋人刘敞《公是集》、刘攽《彭城集》,也是从《永乐大典》辑出,无论从篇章数量到内容完整来说,都是最为完善的。如果从《武英殿聚珍版》这套丛书集部新刊来说,应该是值得重视的本子。据统计,该丛书集部收唐人集2种,宋人集30种,此外还有数种诗话等诗文评著作,都是流行极少,或篇章内容上比较完备的集子。

此后,为了扩大流通,武英殿聚珍版本又有江西本、福建本、广东版等之称,这些地方版往往补充数种著作,故聚珍版书有数量差异之情况。如刘敞、刘攽之集子,就有福建本、广东本之流传,这种做法是相当有影响的。

注释

① 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故宫殿本书库目录题辞》,第108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① 《国朝宫史续编·书籍四》宋元宪集、宋景文集题诗序,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