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的内容·宋代文言小说·宋代的志怪·《夷坚志》
南宋的文言小说,以志怪创作为主流。其中最重要的小说集,就是洪迈的《夷坚志》。
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自幼博极群书,从二兄试博学宏词科,只有他没有录取。直到绍兴十五年(1145)才登第,历任知州、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终以端明殿学士致仕。洪迈在朝中以敢于谠言著称,又“以博洽受知宁宗,谓其文备众体”。他“广见洽闻,多著述,考试辨正,并越常流”。“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旁行,靡不涉猎”(《宋史·洪迈传》卷三七三)。著有《容斋随笔》和《夷坚志》。
《夷坚志》,原书为420卷,分别为本志200卷,支志100卷,三志100卷,四志20卷。洪迈自绍兴年间开始著书,至嘉泰初年绝笔,其间达60年之久。原书至元代就已经散佚,今仅存二百多卷。
书名为“夷坚”,取《列子·汤问》中有“夷坚闻而志之”一语,称夷坚为博物之人,能记怪异,这说明此书是专门记载异闻的,而洪迈的任务就是“闻而志之”。此书“颛以鸠异崇怪”为宗旨,凡天下奇事异闻,都在收罗之列,即便是道听途说,语焉不详,他也要笔之于书。洪迈发动了亲朋好友、“群从姻党”(《支志序》)都来提供奇闻,许多士大夫也积极参与,竟然有“千里寄声”者(《乙志序》),前后参与者达数百人。据说洪迈因急于成书,对所收故事,往往不加抉择,甚至大量抄录前人时人的现成著作。有人取《太平广记》中之事“改窜首尾,别以名字以投之,至有数卷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夷坚志》),洪迈也都收入。宋末的周密因此批评他“贪多务得,不免妄诞”(周密《癸辛杂识·序》)。
尽管如此,《夷坚志》卷帙之巨大,故事之浩繁,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都堪称集神怪故事之大成,几乎是续编了一部《太平广记》。这是《夷坚志》最重要的特点。正因其多,所以其中新鲜有味、令人可喜可愕的好故事数量也就十分可观;尤其是那些取材于市井委巷的以平民百姓生活为内容的故事,往往带有质朴通俗、新奇活泼的特征,为《夷坚志》平添了许多异样的光彩和生气。如果说宋人志怪也如传奇一样,表现出明显的通俗性,那《夷坚志》也是一个例证。
在笔法上,洪迈恪守史家纪实的传统,以传信为务,追求古朴简洁,不喜辞藻绘饰。各篇一般都“偏重情状,少所铺叙”①,基本上是六朝志怪小说的遗风。尽管如此,书中还是有一些情节委婉、篇幅较长的作品,也可以说在其中运用了一些传奇的手法。如《甲志》卷一七《解三娘》《乙志》卷四《张文规》《志补》卷二的《义倡传》,原都为单行的传记。还有一些涉及轶闻、掌故、方言、民俗、医学等足资考证的材料,都不关怪异,值得重视。
《夷坚志》在洪迈生前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广受推崇,多次刊印。当时以及以后的说话艺人把《夷坚志》当作必读的工具书,极为重视。从整个中国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夷坚志》也对宋代以后的戏曲小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元明的多种文言小说汇编从《夷坚志》中选材,更重要的是,书中的大量素材和构思被编为话本和戏曲。可以说,《夷坚志》对中国小说戏曲的影响,远远超出以往任何一部志怪小说集。
注释
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11篇《宋之志怪及传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