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格律·唐诗分类

唐诗格律·唐诗分类

我国的诗歌,从《诗经》的四言、《楚辞》的杂言、汉魏的五言和七言(也包括少数的六言甚至九言等),到唐代,各种体裁已经大备。如果把宋以后的词和元以后的曲排除在狭义的诗的范畴之外,那么,在近代白话新体诗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诗歌体裁形式,在唐代都已经出现了。

唐诗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好多种分法。但最简单实用的分法,是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

所谓古体,是指不需要特别讲究格律的诗歌。它可以是五言,可以是七言,也可以是杂言,甚至可以是六言、八言、九言等。句数也没有限制,可以是四句、六句、八句,也可以到一百韵、二百韵甚至更长。它对用韵要求也不高,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甚至平仄通押。也不要求一韵到底,中途可以换韵。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诗经·周南·关雎》开始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按唐、宋以后的诗韵,八个字中,除了“在”字是仄声外,其余七个字都是平声,这在近体诗中是不允许的。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最为人激赏的两句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上句前四个字都是平声,只有末尾“草”字是仄声,这在近体诗中也是不允许的。

著名的《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焉能凌风飞”等,五字全平,这在近体诗中也是不允许的。

古体诗中有许多长篇,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壮游》,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霓裳羽衣舞》,元稹的《连昌宫词》,李商隐的《行次西郊一百韵》等,句数都在数十句甚至百句以上。

五言、七言、杂言外,还有六言,如唐代很著名的《回波词》。举一个讥讽唐中宗李显惧内的例子:

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

外边只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

再如王维的《辋川六言》:

采菱渡头风急,杖策村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这在近体诗中是没有的。

唐卢群还写过一首八言诗:

祥瑞不在凤凰麒麟,太平须得边将忠臣。

但得百僚师长肝胆,不用三军罗绮金银。

这在近体诗中也是没有的。

当然,古体诗也不是一点规矩都不讲。比如用韵,一般韵脚都在偶数句上,当然,也可以有句句押韵的所谓“柏梁体”。

平仄虽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总以读起来朗朗上口为原则。

近体诗是唐代诗人在南朝人对声韵卓越研究和使用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对用字、用韵、句数、平仄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区别于古体诗,它被称为近体诗或者今体诗;区别于对形式要求不太严格的古体诗,它又被称为格律诗。我们要重点介绍的,就是这种代表了唐人诗歌艺术和智慧最高成就的近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