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艺术技巧·立意切题《寻龙问穴》原文|注释|赏析

立意切题《寻龙问穴》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欲说荆门有明妃村,先着“群山万壑”句,用形象寻龙问穴之法,大奇。(金圣叹《唱经堂杜诗解》卷三)

【诗例】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解析】

昭君出塞,是汉代一个动人的故事,优美而充满哀怨。就汉王朝来说,和亲换来了边界的和平;就匈奴的单于来说,成了汉王朝名义上的乘龙快婿,可以有所依附;而对于王昭君,单于王后的桂冠是得罪了毛延寿而从汉元帝那里得到的一个惩罚。明妃的高贵不曾给昭君带来人生的快乐,相反,塞外的苍凉蛮荒送给昭君终生的寂寞。极富同情心的杜甫对昭君的遭遇是深抱不平的。他在这首诗里不仅对昭君寄予了深切同情,也借昭君之怨抒发了自己的怀抱。

这首七律的首联写得雄奇生动。诗人发挥自己高度的想象力,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构想出一幅群山万壑,彼此起伏,如长江大河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用一个“赴”字,表达出群山万壑起伏的动态,传神之至。起句阔大,下句却落到了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形成一个巨大的“落差”,使昭君村显得非常的“惹眼”。群山万壑奔腾之势,仿佛都成了昭君村的陪衬。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点出了杜诗笔法的过人之处。诗是写昭君的,落笔却在昭君出生的故地。昭君为“龙”,昭君村之“穴” 自然也是不同凡响,所以诗人要借高山大川的雄浑气象对昭君村加以烘托,让读者对昭君村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即所谓 “寻龙问穴” 之法。

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即从“村”字出发,用简短而苍凉的笔调概括了昭君的一生。生于斯,长于斯,但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当年的生离即成了死别。这两句诗写得非常惨痛。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出塞是无边朔漠,思汉是无限黄昏;去是一人去,冢为一人冢。两句诗把昭君的孤独思乡之情写得淋漓尽致。颈联“环珮空归月夜魂”更把昭君故里之思渲染得催人泪下。人留在青冢里了,但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昭君对她的故乡是何等深沉的眷恋。读了颔、颈二联,我们对首联寻龙问穴笔法的高妙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了。

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曾把“环珮空归月夜魂”一诗加以引发,也写得哀怨动人:“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深得杜诗的韵致,同样风流摇曳。

杜甫写此诗时,寓居夔门,和家乡也是远隔千里。诗人漂泊不定的处境和昭君的离乡去国,怀才不遇颇为相似。诗人写昭君的怀乡之情,也是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寻龙问穴,问昭君之“穴”,未尝不是在问自己之 “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