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用韵《事中用事》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杜牧好用故事,仍于事中复使事,若“虞卿双璧截肪鲜”是也。(魏泰《临汉隐居诗话》)
【诗例】
怀钟陵旧游四首 (其一)
杜牧
一谒征南最少年,虞卿双璧截肪鲜。
歌谣千里春长暖,丝管高台月正圆。
玉帐军筹罗俊彦,绛帷环珮立神仙。
陆公余德机云在,如我酬恩合执鞭。
【解析】
所谓“事中用事”,乃指一句诗文中连用典故,以互为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魏泰《临汉隐居诗话》所例举的杜牧《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一的“虞卿双璧截肪鲜”这一句,就是事中复使事的例子。杜牧大和二年(828年)登进士第后,应沈传师之辟,至南方的江西观察使幕为其团练巡官。杜牧以他和沈传师的通家之谊及才华,博得了沈传师的器重。因此,他对此十分感激,遂于后来赋此诗追忆这一段生活,表达了他对沈传师的感激与吊念之情。此诗首两句即记他入沈传师幕,得礼遇的情况。征南,指征南将军。历史上名将杜预、羊祜皆为征南将军,杜牧诗即以征南将军赞美沈传师。“最少年”,乃作者自指,其时杜牧26岁。“虞卿双璧”,乃用《史记》虞卿典。据《史记·范睢传》,侯嬴对信陵君介绍虞卿经历说: 虞卿“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 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封万户侯。”则杜牧引用虞卿故事乃表达其受沈传师礼遇器重之事。“截肪”语又另有所出。魏曹丕《又与钟繇书》云:“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纯漆,赤掷鸡冠。”则“截肪”乃以刚切开的脂肪来比美玉之白润。而诗中又以“截肪”来修饰“双璧”。可见这一句诗用两个典故,既互相说明修饰,又一起表达诗人受到沈传师优礼的经历。这样通过诗中典故的连用,就使读者既有丰富的历史联想,扩大深化诗句内涵,同时又让人通过历史典故的比喻启示,明白诗人所要借以表达诗人的感激之情。由此诗例,我们即可感知事中复使事这一艺术表现手法的功用。
杜牧诗中多有事中用事之处。如《题桐叶》诗之“一丸五色成虚语,石烂松薪更莫疑。”两句诗中就多有出处。冯集梧《樊山诗集注》在这两句诗下分别注云: “《宋书·乐志》: 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汉书·邹阳传》: 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庾信《东宫玉帐山铭》: 煮石初烂,烧丹欲成。郑氏允端诗:石烂与海枯,行人归故乡。《古诗》: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杜牧用这么多事典,其意乃在表明世间一切事物均在变动迁移,绝无永不变更之物。因此富贵钱权亦皆是转眼成空的不可靠之物,以此表达其看破红尘之意。当然,这里事中用事以表达诗旨的形式与上例有所不同。上例乃借用历史上相类似的事典来说明诗旨,而下面的例子则是以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石头看起来是最坚固不化的,然而也终于有煮石而烂的日子,松柏最为青翠长寿,但是也有被摧成薪而烧尽之时。两个形象具体的典故既互为补充,又均用以说明一切事物变动不居的抽象道理。从上面两个诗例,我们又可以知道事中用事与诗意的关系,在表现形式上又是多种多样的。杜牧诗事中用事之例尚有《故洛阳城有感》之“锢觉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以及其他诗中的“天上洪炉帝铸颜”、“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等等。
事中复使事在唐诗中不乏例子。如高适《古歌行》之“天子垂衣方宴如,庙堂拱手无余议”句,即用《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曹植《求自试表》: “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 《隋书·高祖纪》:“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尚书·武成》:“垂拱而天下治”。《新序·杂事》: “怀霸王之余义,摄治乱之遗风,昭奚恤在此”等典故。此外,又如他的《苦雨寄房四昆季》诗之“鸡鸣时起予”;骆宾王《夕次旧吴》诗之“赤壁畅戎威”;李义山《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闲话戏作》诗之“海燕参差沟水流”、“对泣春天类楚囚”,《闻歌》诗之“细腰宫里北人过”等等诗句,而后代诗人用此表现手法自是不胜枚举。
诗歌事中复用事的好处除了上述的丰富深化内涵外,从上举诗例中,我们还可以领会到这一艺术表现技巧,尚有使诗意表达得更为含蓄婉转的作用,这样的诗歌就更具有含蓄蕴藉及典雅之美。如“对泣春天类楚囚”句,用了《晋书·王导传》中过江诸人“相视流涕”及《春秋·左氏成公九年传》 中的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 ‘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 ‘郑人所献楚囚也’”的二个典故,来表明诗人与李定言之蹭蹬风尘,心怀悲凄的处境与心情。诗歌的这种含蓄蕴藉、典雅之美,也是诗人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也是诗人们乐于应用事中复使事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