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1)乌衣巷:为秦淮河南,离朱雀桥边不远的金陵名巷。原本是东吴兵营,因兵士皆穿乌衣,故名“乌衣巷”。东晋初,王导和谢安等豪门大族居住此地,乌衣巷故又成豪宅居地的代名词。
(2)朱雀桥:建于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故又名“朱雀航”,为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年间所建,一直为东晋及以后四个小王朝豪门贵族游玩的地方。
【赏析心得】
此诗为怀古抒情诗,《金陵五题》的第二首,诗人站在朱雀桥边、乌衣巷口抚今追昔,沧桑之感涌上心头。遥望当年:桥上一对铜质朱雀闪闪发光、栩栩如生,朱雀桥边熙熙攘攘,行旅繁忙;乌衣巷口,衣冠往来,车马喧嚣,王侯府第富丽堂皇。可如今,放眼望去,野草丛丛、野花点点,桥边衍生,自长自灭,行人稀落,一片荒凉;小巷深暗,一抹斜晖,日薄西山,寂寥惨淡。
这时,悠然怀古的诗人,按照俗套的写法,可能要问“乌衣巷有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之类的话了。出人意料之外,诗人望着在朱雀桥、乌衣巷上空翩翩而舞的飞燕,灵机一动,写出了怀古绝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然在王谢权门高高厅堂檐檩之上筑窠的燕子,不可能活到五百年,但谁又能否定它们不是传宗接代的新燕呢?它们的祖先,就是当年繁华无比的朱雀桥和乌衣巷的见证者。可今天,乌衣巷历经六朝变迁(当然包括战火之乱),房屋已经不是当年宰辅的华厦大院,房屋里住的人也不可能是贵族王公的子孙后代,而是寻常百姓。冬去春来,无可奈何,新燕们只有顺应历史的变迁,飞入寻常百姓家筑窠生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