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林逋《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注释】

(1)这是诗人临终诗,概述一生不求官、不慕名、孤高自赏的信念和品格。此诗最早曾书于林逋自作寿堂壁上,题名又为《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寿堂:即灵堂。

(2)湖上:指西湖。结庐:作者建造的庐舍,在西湖边的孤山下。

(3)坟:指自筑的坟墓。修竹:栽种并精心修理过的竹林。萧疏:稀落清冷。

(4)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后人常以“茂陵”作为汉武帝的代称,此处系指北宋朝廷。

(5)犹喜:还算庆幸,聊以自慰。封禅:帝王祭天地的典礼,祭天称“封”,祭地称“禅”。封禅书:古代帝王登基后赴泰山祭祀的祭文叫“封禅书”。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举行过封禅典礼,当然也要人撰写“封禅书”之类的御用迎合文章。西汉文人司马相如死后,武帝曾派人到其家搜集遗稿,得到“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即俗称的“封禅书”一卷。

【赏析心得】

作者不求官、不追利,清贫一生,就做了三件事:面对青山结庐、修竹筑坟、平淡写诗。临终之前,总结交待十分简单。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作者生前在西湖小孤山下,面对青山结庐而居,种梅养鹤,过着贫居生活,二十年不进繁华杭州城,一辈子不求官、不追利、不婚娶,潇洒面对人生。在生命临终之时,他对生前预先为自己构建的坟墓“因书一绝以志之”,总结一生,自我评价,坦然面对常人惧之的“死亡之神”,安然与萧疏修竹相伴,长眠地下。“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对自己平淡的人生,最好的自我评价就是,他没有像西汉名士司马相如那样,留下什么建议皇帝封禅之类的谀词和祭文,始终保持了一代隐逸高士的傲然风骨。

后人对这位“和靖先生”表示尊敬和怀念,并不是因为他潇洒人生的所谓出世。其原因恰恰是他的“吟咏所发,志惟深远”,是他的归隐,是他并未忘情天下安危和国家大事。首先,林逋生当北宋盛世、诗文名重当时,本可荣利双收,但他从生到死,始终不渝,一隐到底。他以真隐辛辣讽刺,无情揭露了同时代那些以假隐沽名钓誉之徒的丑恶面目。其次,他针对当时主和派代表人物王钦若等伪造符瑞,怂恿宋真宗泰山封禅的阴谋,林逋意在自己临终四句遗诗中,用了“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两句,借古讽今,予以坚决批驳,立意高绝、立场鲜明,充分显示了他关心天下安危和国家大事,叫人不禁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