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至扬州》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至扬州

此庙何神三十郎?问郎行客忒琅珰。

荒堦枕藉无人问,风露满堂清夜长。

 

【注释】

(1)此诗前有小注:“予至扬州城下,进退维谷。其徬徨狼狈之状,以诗志其概。予夜行衔枚,至扬州西门,惫甚。有三十郎庙,仅存墙堦,屋无矣。一行人皆枕藉于地。时已三鼓,风寒露湿,悽苦不可道。”作者于德佑二年三月初三夜深三更,不敢入城,转向高邮。这一组诗二十首,即记此事。此首为其中一首。

(2)忒:太过、过分。琅珰:也作锒铛,原指铁锁和铁链,这种东西很重,故用它表示困重或疲乏。

(3)藉:就地纵横而睡,相枕而卧,形容睡状狼狈疲累。

【赏析心得】

两淮合从,联合复兴,本是一个好计策。因消息不通,朝廷无人协调,好好的计策顿成泡影。文天祥一行只好走出真州,继续前行。当他们潜行到扬州西门下,已是深夜了。一行人等又饥又冻,疲惫不堪。只有一个叫“三十郎”的破庙,仅存墙阶,屋都没有,大家只有枕藉在地,暂作休息。此时已交三鼓,风寒露湿,悽苦不可言状。此诗即记录了这一夜的徬徨狼狈之状。

“此庙何神三十郎?问郎行客忒琅珰。”极端疲乏的行客,来到荒阶断墙的残庙前,有气无力地问:此庙供的是何方神灵,怎么叫“三十郎”,听都没有听过?但是,你这个庙也太寒酸了,仅有墙阶,没有房屋,狼狈之状与我们这行疲累不堪、又饥又冻的客人几乎一样。“荒堦枕藉无人问,风露满堂清夜长。”驻守扬州的淮东制置使,李庭芝这“平山老子”优柔寡断,没有能力收拾当前的局面,但对自己人却疑心重重,不近人情。他认为“决无宰相得脱之理。纵得脱,亦无十二人得同来之理。”他不但拒开扬州城门,还责怪真州守将苗再成为何不以矢石击之,反而打开城门迎接。现在,文天祥来到他亲自把守的扬州城门前,只有“吃闭门羹”了。文天祥等人,就在这断墙边、荒阶上,横七竖八,狼狈枕藉,风餐露宿,熬过这漫长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