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太史公》鉴赏
《禹本纪》言“河出昆仑[1]。昆仑其高二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2]。其上有醴泉[3]、瑶池”[4]。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5]?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6]。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7],余不敢言之也。
【段意】 写司马迁的评议。他认为张骞出使西域后,才使人们认识了昆仑山的真相。他认为,对于中国山川的描述,《尚书》较为切近,而《禹本纪》《山海经》所记的奇事怪物,他就不敢轻易相信了。
注释
[1]《禹本纪》言“河出昆仑”:古籍《禹本纪》说“黄河源出昆仑山”。《禹本纪》,书名,司马迁见过,今已亡佚无考;昆仑,山名,指今昆仑山脉中支上段。[2]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太阳月亮都被遮隔得看不见而只是各自发出光亮。[3]醴(li)泉:甜美的泉水。[4]瑶池:光洁美好如玉的水池,传说西王母住在那儿。[5]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哪里看得到《禹本纪》所说的那样一种昆仑山呢?恶(wu),疑问代词,哪里。[6]《尚书》:书名,相传为孔子删定,最初为百篇,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内容是商、周两代帝王讲话、命令的记录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传说追记的有关夏、商事迹的记载。[7]《山海经》: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全书18篇,《海内经》4篇作于西汉初,余皆成于战国。所记内容包括山川、矿物、动物、植物、药物、祭祀、巫医、民族、神话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