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1],而太史公留滞周南[2],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鉴赏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1],而太史公留滞周南[2],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鉴赏

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 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3],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4]。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5]。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馀岁[6],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7]。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8],弗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9],紬石室金匮之书[10]。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11],建于明堂[12],诸神受纪[13]

【段意】 司马谈抱病,不能随从武帝封禅,深以为憾,临终念念不忘修史之事,司马迁接受遗嘱,立誓将完成先人未竟之业。

注释

[1]是岁:指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封:封禅。[2]周南: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分陕而治,陕以东称周南。此实指洛阳。[3]接千岁之统:指上接周成王之封禅,其去元封不足千年,此举成数。秦始皇虽然也有封禅之事,但汉朝自视上接周代,故不论。[4]《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5]这几句说:天下的人称诵周公,是因为他能够撰述歌颂文王、武王的德业,宣传他本人与召公的风教,表达太王、王季的思虑,再上推行公列,以推尊其始祖后稷,可谓至孝。[6]获麟:指鲁哀公十四年(前481)西狩获麟,事见《孔子世家》。[7]史记:历史载籍。放绝:散失断绝。[8]悉论:一一撰述。所次旧闻:所积累的史料。[9]迁为太史令:司马迁作太史令在元封三年(前108)。[10]紬:同“抽”,阅读思考。石室金匮:国家藏书馆、档案室。[11]天历始改:始改用太初历,即改秦历为夏历。[12]明堂:天子举行隆重典礼的礼堂。[13]受纪:接受新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