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汲黯矫诏发仓粟》鉴赏

《史记·汲黯矫诏发仓粟》鉴赏

(节自 《汲郑列传》)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 “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11),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12),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13),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14)。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15)。”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16)

【译文】 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氏。他的祖先从前在卫国君主那里很得宠。一直到汲黯这代,已连续七代做卿大夫。汲黯因其父亲的荫庇,在汉景帝时做了太子洗马,因为行事严谨被上下所敬重。汉景帝死后,太子 (刘彻) 即位,汲黯做了执掌礼宾的官。东越 (闽越和瓯越之间) 发生战乱,求救于汉廷,皇上 (武帝) 派汲黯前往那里视察,他没到东越那里。走到吴地就返回来报告说:“越人相互攻击,是他们本来的习俗使然,不配烦劳天子的使者。”

河内地界遭火灾,火势蔓延而焚烧了千多家住房,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灾情。汲黯去后回朝报告说: “一般人家不慎失火,房屋毗连大火蔓延焚烧,这事不足以忧患。我路过河南地界时,见河南贫困的百姓遭受到水灾、旱灾创伤的有一万多家,出现了父子相食的情况。我谨慎地为方便省事起见,就凭手持的符节,散发河南粮仓中的粮食来赈救受灾的贫苦民众。现在,我回朝归还符节,情愿接受 ‘假传圣旨’ 的罪行。” 皇上认为汲黯很有才能,办得好,因而开释了他,并迁他做荥阳县的县令。

【鉴赏】 汲黯 (?—前112),西汉濮阳 (今河南濮阳西南) 人,字长孺。武帝时,任东海太守,继为主爵都尉。好黄老之术,常直言劝谏,并反对汉武帝反击匈奴贵族的战争。后出任淮阳太守,在任十年死。本文写他假传汉武帝的诏书,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的故事。

文章先简介汲黯身世,及他视察东越相攻的情况,然后重点写他视察河内火灾的情况。因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汉武帝派汲黯去调查。汲黯转来后,向汉武帝报告,认为火灾不足忧,很快可以安顿灾民。而河南的穷苦百姓遭遇水灾、旱灾,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父子相食。为了救灾,汲黯不经请示皇帝,便矫诏 (假传圣旨),开河南仓库,放粮救济灾民。为此,他请求汉武帝治他“矫诏” 之罪。汉武帝不仅未治罪,还称赞他 “贤”,迁他为荥阳县令。这件事可谓小之又小,从中却可看出汲黯为官之正,心中有百姓,宁愿丢官服罪,也要救济灾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汉武帝的宽容与贤明。这样,君臣结合,才能开创汉武帝一世之伟业。

注释

①濮阳:地名,即今山东省鄄 (juan)城县。②其先:他的祖先。古之卫君: 从前卫国的君主。③太子洗(xi) 马: 太子宫中的官职,其职是太子出行时的乘马先驱。以庄见惮: 因为行事严肃,颇被上下所敬重。庄,端肃、威严; 惮,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④谒者: 郎中令属官,执掌接待宾客、通报洽商之事。⑤东越相攻: 东越,指当时的闽越和瓯越。武帝初年,闽越发兵攻东瓯,东瓯求救于汉廷。⑥吴: 此指会稽郡地界。当时会稽郡辖吴县,又是从前吴王濞的封地,所以概称为吴。⑦固其俗然: 本来他们的习俗就是这样。⑧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不配烦劳天子的使者。辱,烦扰、屈辱。⑨河内: 本为黄河以北的总称,古代帝王都城,多在河东、河北一带,所以当时称河北为河内,河南为河外。汉代设置河内郡,约有今河北省南端一部分,山西省东南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⑩屋比: 房屋毗连紧接。(11)河南: 即河外,汉时设郡。河南郡在河内郡的西南,汲黯从长安去河内当经过河南,所以他报告说,“过河南”。(12)伤水旱: 遭受水灾和旱灾的损害。(13)谨以便宜: 谨慎地为方便省事起见。(14)持节: 手中拿着符节 (京官受命外出的凭据)。振: 救济。(15)伏: 接受。矫制: 即矫诏,假传圣旨。(16)荥阳: 今河南荥泽县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