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平民与没落贵族的“反抗”思维·陈涉世家》鉴赏

《史记·平民与没落贵族的“反抗”思维·陈涉世家》鉴赏

选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11)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12)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13),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14)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15)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16)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17)”。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18)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19)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20)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21)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22)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23)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2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25)兵徇(26)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27)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28)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29)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乃以吴叔为假(30)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令陈人武臣、张耳、陈馀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

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陈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诛之。柱国曰:“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陈王乃遣使者贺赵,而徙系(31)武臣等家属宫中,而封耳子张敖为成都君,趣(32)赵兵亟(33)入关。赵王将相相与谋曰:“王王赵,非楚意也。楚已诛秦,必加兵于赵。计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广(34)也。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不敢制(35)赵。若楚不胜秦,必重(36)赵。赵乘秦之獘,可以得志于天下。”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韩广将兵北徇燕地。

……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37)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38),不肯为通。陈王出,遮(39)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 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40),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41)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42)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43)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44)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45)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

〔注释〕 ①尝:曾经。②辍:停止。③若:你。④发:征调。⑤屯:停驻。⑥行:从事。⑦会:恰逢。⑧度:估计。⑨亡:逃跑。⑩数:多次。(11)将:带领。(12)怜:爱戴。(13)唱:同“倡”。(14)指:同“旨”。(15)置:放置。(16)间:暗中。(17)王:称王。(18)素:向来。(19)忿恚:激怒。(20)笞:鞭打。(21)佐:帮助。(22)藉第:即便。(23)袒:袒露。(24)下:攻克。(25)将:率领。(26)徇:巡行。(27)比:等到。(28)据:占据。(29)被:通“披”。(30)假:代理。(31)系:囚禁。(32)趣:通“促”,催促。(33)亟:迅速。(34)广:扩张。(35)制:制裁。(36)重:重视。(37)之:到。(38)置:释放。(39)遮:阻挡。(40)发舒:放纵。(41)轻:减少。(42)是:遵从。(43)善:喜欢。(44)信:信任。(45)竟:最终。

鉴赏:

陈胜出身微贱,少年时就受雇为别人耕田,按现在的话说就是靠打工为生。他不过是秦帝国千千万万的普通黔首之一。可他却不满足于现状,自比“鸿鹄”,有着改变命运的雄心壮志。

秦始皇在缔造统一大帝国的过程中,沉重地打击了六国的旧贵族势力,同时又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施政暴虐,早已埋下了深刻的社会矛盾。而秦二世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帝位,本就缺乏统治的基础,况且他既没有父亲的雄才大略,同时却又继承了其父为政的暴虐。在他治下,秦帝国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天下人心思乱,所缺少的只是一点引发燎原烈火的星火罢了。

陈胜就这样成为了一点星火。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被征发到北方渔阳戍边。到了大泽乡,却遇到了连日大雨,耽搁了行程,已经延误了到达日期。按秦律,误期当斩。这样,陈胜和同行的九百个戍卒就面临着到达也是死、不走也是死、逃跑也是死的绝望境地。可以想象,在这严苛的律法下,曾有多少普通百姓白白送了性命。可是,凭着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凭着对天下大势敏锐的判断,陈胜决定拼出一条活路。他首先去争取戍卒队伍中的另一个核心人物吴广,向吴广分析了利害,指出现在已处绝境,只有靠造反杀出一条活路;同时又分析了天下大势,认为天下苦秦久矣,只要树起反旗,并利用受到人民怀念的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号召,就一定能得到响应,成就大业。陈胜成功争取到了吴广的支持,造就了领导起义的核心。随后,陈胜、吴广又利用戍卒的迷信心理,通过“丹书鱼腹”和“夜半狐鸣”之计,营造了“陈胜王”的舆论,完成了起义的舆论准备工作。最后,又通过诱使押送戍卒的尉官责打吴广,以激起戍卒的义愤,创造出了起义的机会。陈胜骤然发难,杀官造反,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进行动员,争取了全体戍卒,正式发动了起义,从而敲响了秦帝国的丧钟。

陈胜举起义旗后,果然像他所预言的,得到群起响应,反秦的烈火到处燃烧。陈胜也迅速壮大了队伍,攻城略地,很快便称了王。一时之间,全天下的反秦义军都奉陈胜为领袖。然而,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陈胜却像许多骤然暴发的人一样,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来保持、发展自己的功业。陈胜称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忘乎所以。他杀害故旧、任用奸邪,破坏了起义队伍的团结,又不能驾驭各地的义军,最终不能抵御秦军的进攻,兵败身死。陈胜虽然死了,但他所掀起的反秦大业却最终埋葬了秦帝国。陈胜的揭竿而起,也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农民起义的历史。

《陈涉世家》是《史记》名篇之一。若在后世已经“罢黜百家”的儒家时代,像陈胜这样造反未成的草根英雄,按照儒家的正统观念,只能被列入“流贼列传”,受到唾骂。而司马迁的《史记》却认为陈胜首倡灭秦,“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不愧为英雄豪杰,功绩可与王侯相比,因此专门为其作传,并列入世家。这体现了司马迁的卓越史识,也体现了《史记》在二十四史中的独特魅力。

其实,像陈胜这样来自草根的造反者,却正是构成秦之后二千多年中华帝国皇朝循环史的重要一环。正是这些造反的草莽英雄与那些帝王将相一起演出了一幕幕历史的活剧,成为历史演进的推动者。司马迁如此重视陈胜、吴广,给予其较高评价,不能不说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洞见。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功业辉煌。但在这背后,却是无数普通百姓的牺牲和血泪。秦始皇以及秦二世为了开疆拓土、为了修建自己的宫殿和陵寝,都曾多次大规模征发百姓,数以几十万计。在帝王眼中,这些被征发的黔首、闾左可能不过是些数目字,是完成自己功业的无名原料而已。然而,这几十万被征发者以及他们所来自的千百万普通百姓却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其中更不乏像陈胜这样胸怀壮志、富有聪明才智的人物。帝王如果总是把民众当成可供任意驱使的牲畜、工具,那么早晚有一天,曾经温驯顺从的普通民众就会一变而为狂暴的巨浪,将帝王和帝国一起冲垮。而像陈胜这样的人物,也会在其中找到机会,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这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从陈胜、吴广谋划和发动起义的过程来看,他们是富有勇气、智谋和政治能力的。这些生活在秦帝国最底层的小人物却创造了历史。其实,历史告诉我们,在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中,是有着许多具有聪明才智、渴望改变命运的豪杰之士的。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体察人情世故,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千万不能轻视小人物,尤其是小人物中的豪杰之士,他们往往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时代,如果不能给千千万万的小人物创造发挥才干、改变命运的机会,那么这个时代的前途是黯淡的。

而小人物中的豪杰之士一旦获得改变命运、成就一番事业的机会,却又面临着如何保持自己的事业,避免迅速失败的问题。陈胜的骤然兴起而又骤然败亡,为大家提供了教训。要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事业,就要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不因一时的成功而忘乎所以;要善于团结人才、听取意见,不要刚愎自用;要善于审时度势,避免过快发展。

从文字上看,《陈涉世家》也是十分杰出的。开篇寥寥几十字,司马迁就为后人留下两句名言:“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仅用一个“辍耕陇上”的生活片段就活画出陈胜出身微贱,却不满足于现状而有着雄心壮志的形象。不能不让人赞叹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其后,对起义过程的描写,对陈胜称王后的描写也都绘声绘色,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千载之后,仍让人啧啧称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