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类·无穷哀感都在虚处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抒情类·无穷哀感都在虚处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短章亦有不可及者。如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淞作》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 “今何许”三字提唱。“凭栏怀古”以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今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词例】

点 绛 唇

丁未冬过吴淞作

姜 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 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解析】此词抒写心中的悲哀感伤,不是明言直抒,而是通过描写景物,创造一种气氛,形成一种情调,使情感自然流露。写荒原吊古,踯躅斜阳,不曾言情,已使人神魂欲断。借景写情,不露抒情之迹,从写情的角度说,就是运用虚笔,情在虚处。

姜夔词以清空著称,“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 《词源》)这首 《点绛唇》鲜明地体现了这一风格。姜夔一生为幕僚清客,处境困顿,襟怀难开,自有无限凄苦。而当时的南宋王朝昏暗、动荡,使士人心中更添许多黯淡,在这样的背景下,姜夔由杨万里介绍,由自己的住地浙江湖州前往苏州去见范成大。虽然范成大是姜夔敬重的长辈,但总是为依人而行役,心中颇多感伤。这种哀感,词人没有直接抒写,在描写景物,咏怀古人中自言发露。上片写凭栏所见之景,因意在抒情,所以词人特别注意景物的选择,及描写的笔调。词人凭栏而望,看到一队北来的大雁,在太湖西畔随着浮云飞去。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这里明写雁,而暗含着词人的身世之悲。他觉得自己也象雁随浮云一样,四处奔波,转徙不定。而不同的是,雁本无心,南来北往,天生注定,而自己为有灵之人类,如何能承受这种往来投奔寄人篱下的生活呢?无限的悲凄怅惘之情,流于言外。随即,词人追随雁群的目光又看到了云下之远山,在灰暗的天色中,几座山峰寂寂地矗立,显得那样清冷凄苦,似乎在为黄昏时候即将降临的一场冷雨而惊疑难定,凄惶不安。实写山景、天气而虚写情。在黄昏迷朦,风雨将至的惨淡境界中,飘转途中的词中的内心凄苦,使读者想象自出,玩味不尽。下面插入怀古。词人想到隐居吴江的唐末诗人陆龟蒙。字面写对他的推重,而虚里是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漂泊求生的哀怨之情。这样借题发挥不仅写出自己的遭遇怨情,而且可隐然见其高情远志,意蕴更加丰厚。最后又写从怀古中回到现实,面对的又是参差离披,在凄风中飘摆的棵棵衰柳。黄昏日暮,行在天涯,放眼远望,万象惨苦,而近看身前残枝败柳,随风飘摇,难以自恃,此时词人心中的无限凄凉,万般无奈,如何能说得清道得尽呢?全词或写景或怀古,其用意都在言外。婉约清空,缠绵深致,无纷然杂出之语,有往复不已之思。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奇言也,如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皆是。”(《寄概》)在这首词中,词人发抒的是身世之悲,不遇之情,这种情感本身就若近若远,若隐若现,零愁遥怨,断续无端。无论怎样高明的直抒,都难以传述,而如此寓情于景,喻今于古,不言愁而愁自见。运用虚笔,不见字句,使抒情更有远致余韵,令人涵咏不尽。

感情可以直接抒发,也可以宛转曲达。有时,一种情感十分强烈,或冲然而起,直接发抒更能显出其慷慨激烈,不可按捺。而更多的时候,人们的情感是隐隐而起,剪不断,理还乱,往复不断,缠绵难道。这种情感状态,如明言实写,便抽象、寡淡,读者难于感动。相反,如虚处传情,情余言外,便可写得深婉含蓄,绵绵不尽。虚笔写情,将感情融入景物中,看来是虚处起步,闲处着想,字面无痕。实际上,这正是对情感的最生动形象的描绘,即所谓化景物为情思。李渔说:“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窥词管见》)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截分两橛,则情不足兴,而景非其景。”(《姜斋诗话》)实写景,原本就是为了虚写情。所以说:“景以情合”,而写了景,情才能有所寄托,所以又说:“情以景生。”

虚笔写情,借景言情,不仅可以使情感得到形象的表现,还可以使情感隐而不露,意味无穷。直言写情,言尽意尽。如出以虚笔,让读者自悟,便得不尽之意。因而,虚写寄意,便使词篇具有含蓄之妙。沈祥龙 《论词随笔》 说:“含蓄无穷,词之要诀。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前人论诗词,最注重含蓄蕴藉,而达到含蓄的途径之一,即是多用虚笔,虚处着力。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专著“含蓄”一品,其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两句,成为传世名言。元好问在《陶然集诗序》 中也说:“诗家圣处,不离文字,不在文字,唐贤所谓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云耳。”所谓“不着一字”,“不在文字”,都是反对泥、实,追求清虚、空灵,意在言外。

词婉于诗,更具含蓄蕴藉之美,直抒胸臆的作品极为少见。一般的作品,多少都要运用虚笔。以情绘景,借景达情,更为普遍。而能做到无穷的情感,都在虚处,那自然是词家妙手。秦观词常常写得疏淡清远,景中含情,韵流弦外。它的 《浣溪沙·漠漠轻寒》 写一位女子的春愁,但不流于字面,而是以轻淡的笔触,写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描绘清淡、幽渺的境界,使女子的淡恨轻愁自然流出,情在虚处,淡而弥永。词人先写春阴中女子幽居于深闺:“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春天的早晨,天色阴沉,轻寒弥漫。女子觉得这春日象深秋一样凄冷。这是写春景,但迷茫阴沉的天色,阵阵袭人的春寒,已使我们感受到此中女子抑郁幽寂的心情。下面词人描写画屏,而且特别写出画屏淡烟流水的清幽画面,这如同因情设景。一种清幽渺远的气氛,流溢于闺室之中,女子那淡远的迷离之思,恍惚可想。下片写女子撩起宝帘观看窗外,看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里有轻风细雨,落花轻飞的春景,可是那依依袅袅的韵致,不正象室中女子幽渺难言,依依不去的迷梦和春愁么?一种缠绵怨悱之情,款款而出,悠悠不尽。最后写 “宝帘闲挂小银钩。”女子卷上了宝帘,她也许在窗前凭望很久,而那一缕缠绵的情思,更要往复不已,辗转难收了。全词几乎没有情语,可那种幽微绵邈的春恨春愁,如丝缕般愈引愈长,袅袅不绝,真有余音绕梁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