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韵类·用韵密致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声韵类·用韵密致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是调“岩”字、“然”字、“潭”字、“泉”字,俱不必押韵,或是作者有意密致耶?(高亮功 《芸香草堂评山中白云词》卷二)

【词例】

木兰花慢

书邓牧心东游诗卷后

张 炎

采芳洲薜荔,流水外、白鸥前。度万壑千岩,晴岚暖翠,心目娟娟。山川。自今自古,怕依然、认得米家船。明月闲延夜语,落花静拥春眠。吟边。象笔蛮笺。清绝处、小留连。正寂寂江潭,树犹如此,那更啼鹃。居廛。闭门隐几,好林泉、都在卧游边。记得当时旧事,误人却是桃源。

【解析】前人论词,标举 “疏”、“密”之说,这是比较复杂的概念。从词人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它除了指词藻的 “浓”与 “淡”、抒情的 “隐”和 “显”以外,还指用韵的密致与疏朗。词的韵位是音乐旋律中乐句停顿的地方,它对一首词的声情节奏、抑扬缓急、奔放激越起着统一调节的作用。由于每个词调的乐曲结构、旋律声情各不相同,韵脚的疏密也因之而异。然而词境是声情与词情、主体和客体的相互融合,词人在倚声填词时要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以收声文并茂的艺术效果。所以有创造性的词家,在 “倚声填词”时并非全依旧调规定的平仄、韵位逐一填写,有时为了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同一词调用韵疏密或有不同。“用韵密致”即是突破传统的用韵法则,于原不属韵位的地方增加韵脚,使作品显得韵密音繁,以收到健捷激袅的艺术效果。这首 《木兰花慢》 即为一例。《木兰花慢》 一调为双叠,101个字,12平韵。张炎所作却有十六韵。张炎是精于音律的词家,他在 《词源·音谱》 中特别强调 “词以协律为先。”但他的艺术追求不惟清空、亦且骚雅。所以他的词作,内容与形式、声情与词情都比较协调、和谐,真正达到了 “意度超迈,律吕协洽”的境地,音律并没有成为他表达思想情感的束缚与障碍。可见张炎这首 《木兰花慢》 多用韵脚,是根据创境的需要而有意 “密致”。

从词序可知,这首词乃 “书邓牧心东游诗卷后”,属于题跋性质的词作。张炎曾于元大德四年 (1300) 浪游苏州吴江,和邓牧心结识,而邓卒于大德十年 (1306),可知此词成于大德四年至十年之间。邓牧心即邓牧,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亦为南宋遗民,隐居于大涤山中,以诗文自娱,所作多为 “世外语”。释善任 《谷响集》 谓其 “标格类孤鹤,翩然独往来。弹琴坐白石,把酒看青山。须鬓经年改,身心竟日闲。料知尘世事,无复得相关。”邓既是隐士,也是文学家,他在政治上不与新朝合作,无疑和张炎的政见相同。在文学上二人亦以知音相许,如邓在 《山中白云词序》 中对张炎的人品、词品给予了较高评价。张炎在 “海上白鸥盟冷”的日子里能结识一位知音是引以自慰的。当他吟诵邓氏的东游诗时,仰其人品,赞其诗格,欣然作词相励。

词的上片评价邓氏的诗歌。起笔即以促节繁音展开了邓牧心东游的两幅相互映衬的山水画卷,“采芳洲薜荔,流水外、白鸥前”,写川之美;“万壑千岩,晴岚暧翠,心目娟娟”写山之秀。前者用屈原《湘君》“采薜荔兮水中”诗意。薜荔为香草,象征人品的高洁。后者用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诗意。前后各以“采”“度”两动词领起,勾勒出诗人的形象,这是一个孤傲高洁的形象。六句中,“前”、“岩”、“娟”三处押韵,“荔”、“外”“翠”皆为去声字,水之蜿蜒,山之奇秀都可于音节中体会到它的韵致。“山川。自今自古,怕依然、认得米家船”,“米家船”即米家书画船,宋代米芾家的书画很多,故而人们用米家船形容之。葛立芳 《韵语阳秋》载黄庭坚曾有“沧江静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之语。至此,才使人领悟前面的山水画图乃是邓氏诗歌内容的形象写照。“心目娟娟”既指邓牧心笔下的山川之美,也是张炎读其诗为之心旷神怡的感受,然后又用“米家船”作为对邓诗既多且好的赞语。下片叙写邓牧心东游情景。过片“吟边。象笔蛮笺”,以纸笔之精衬托诗卷之美。“象笔”,以象牙装饰之笔,形容笔的珍贵。“蛮笺”,唐时蜀地所制的彩笺,比喻纸的精美。这是烘托之笔,以点染东游诗集装帧与书写之精美。“清绝处,小留连”指邓氏足迹所至、留连之处均为清绝之境,诗人品格之高,志趣之雅于此可见。然“正寂寂江潭,树犹如此,那更啼鹃”,词情逆转,渲染出一种沉寂、凄清、悲凉之境,与张炎 《忆旧游》词所描写的“叹江潭树老,杜曲门荒,同赋飘零”之境颇为相似。实指山河已改,景物全非,写出今昔之感,盛衰之异,飘零之苦。故国黍离,故家乔木,均属“寂寂江潭”之象。此乃张炎与邓牧心所共有的感受。既然山河已改,景物全非,不堪寓目,只好“闭门隐几”,将“好林泉”都付与“卧游边”,在梦境中寻找旧日游踪,聊慰现实中举目山河皆异之苦。张炎早在《高阳台》“西湖春感”词中就表达过这类特殊感受,“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这是南宋遗民们所共有的心态,它比杜甫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创造的境界更为凄苦。它包含了南宋遗民们多少苦衷和不幸啊! 陆游的时代还能言“遗民泪尽胡尘里”,寄复国之望于南宋王朝。到了张炎、邓牧心的时代,连这种企盼也不复存在了。全词以“记得当时旧事,误人却是桃源”作结。用“桃源”之典的含义概括东游所见,而“误人”二字语极沉痛,指出在元蒙统治下,持节自守的南宋遗民是不可能找到世外桃源的。张炎于词中增押“岩”、“然”、“泉”、“潭”四韵,以“用韵密致”的手法,抒发了沉郁悲怆的情怀,表达了对友人品格、志趣的仰慕,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