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类·婉丽风雅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 范希文赋苏幕遮云:“碧云天,……。”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广平赋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头巾气重,无与风雅也。(李佳 《左庵词话·卷上》)
【词例】
苏 幕 遮
怀 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解析】首开宋代边塞词之先河的范仲淹,《渔家傲》 词一经问世,便被欧阳公称为“穷塞主之词”,(宋·魏泰 《东轩笔录》 卷十一) 当 《苏幕遮》(怀旧)一出,更为后世誉为“大笔振迅”的“绝唱”。(参见清代谭献的 《谭评词辨》、彭孙遹 《金粟词话》)“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仕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又历任守边军政要职,诗词散文作品大多充满爱国豪放之情。如他著名的 《岳阳楼记》 散文和 《渔家傲》 词,无不豪迈悲壮,慷慨苍凉。《苏幕遮》 词则反映了作者的另一词风特色,即以丽语婉辞为多,以柔情风雅取胜。
上片叙写秋景,景中有情。起句“碧云天”三句,写秋景色彩鲜明,错落有致。天上碧云,地上黄叶,远处“秋色连波”,近处“波上寒烟翠”。接下来继续写景,并且于景中寓情。“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近处之山和远处斜阳交相映照,上边的天和下边的水相互连接,合二为一,具有朦胧美感。那青青芳草却无情无意、无边无际,连接着天涯海角,似乎远在斜阳之外。这是自然秋景,也寓作者之情。古代文人常以芳草道离愁别恨。如古诗 《饮马长城窟行》 诗曰:“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李煜词《清平乐》 云:“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词人范仲淹见“青草”而触动离愁别恨心境,词作也就由写景自然过渡到下片的抒情。
下片叙写旅思,情中有景。“黯乡魂,追旅思”句,紧接上片“芳草无情”句而来,顺理成章,极为妥贴。词人说这秋天美景纵然再好,都因自己浓重的乡思和羁旅的愁怀而显得黯然失色。“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晚除非在困睡中作个好梦才能入睡,言外之意是说乡思之愁,苦不堪言,苦不堪睡。南唐李后主归宋之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常常怀念故国,以泪洗面,并有词曰:“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浪淘沙》)范氏词中的“好梦”虽与李煜的帝王之梦有着内涵的差异,但其形式与效果却是完全一致的。“好梦”是指什么?作者含蓄,未曾点破,然聪明的读者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明月之夜,登高望远,却盼不到所思念的人,则更增添离愁别恨,还不如“休独倚”为好。如晚唐词人温庭筠有词写闺中思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梦江南》)所以范氏说,还是借酒浇愁,一醉方休。然而,“酒入愁肠”并未消愁,却全部化作相思之泪。这情形真如作者另一首词所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御街行》)李白有诗云:“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城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词人范仲淹却涕泪横流悲更悲。
从全词看,上片多为丽语,下片多为柔辞。如碧云、黄叶、翠烟、斜阳、芳草等色泽之辞充溢上片,秀丽之句处处可见。作者尽情渲染夕阳下秋天的美景,为下片触景生情作了全面、完善的铺垫。再如乡魂、旅思、愁肠、相思泪等婉柔之词遍布下片,客子离恨之愁由此吐露。从词风上看,前段多入丽语,风格婉丽; 后段纯写旅思,情韵含蓄。我们不能不钦佩范仲淹独到的艺术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