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类·袭用式:改窜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改窜已成之作,似非袭用。实则先有成作为蓝本,虽更易辞语,或别出新意,仍不免其为袭用也。此类作法,亦有两种: 与略改辞语而意境与原作微异者; 有别出新意而套用成作略加变换者。(《詹安泰词学论稿》第七章 《论修辞》)
【词例】
满 庭 芳
琴 操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红墙。魂伤! 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谩赢得、青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心处,高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解析】 《满庭芳》(“山抹微云”)词,是“学柳七作词”的秦观之一首很有名的代表作。清代谭献的 《高邮》 绝句云:“兰桨盈盈动水滨,栖鸦点点度湖滣。便从衰草微云里,想见风流淮海人。”即为读这首词有感而发。杭州歌妓琴操以此词为底本,更其“门”字韵为 “阳”字韵,并在意境上与秦观词略有差异,虽然是一种近似游戏的诗词创作活动,但也可见这位歌妓文学修养比较高,文思也较敏捷,据吴曾 《能改斋漫录》载:“杭之西湖,有一倅闲唱少游 《满庭芳》,偶然误举一韵云:‘画角声断斜阳’,妓琴操在侧云:‘画角声断谯门,非斜阳也’。倅因戏之曰:‘尔可改韵否?’琴即改 ‘阳’ 字韵云……东坡闻而称赏之。”琴操改窜秦观词而得到大文豪苏轼的 “称赏”,虽说与东坡公的爱好志趣有关,但改窜后的 《满庭芳》 词,毕竟还是顺惬浑融,不显得别扭、生涩,还不完全是“点金成铁”,说明这是需要一定功夫的。
词的上片与秦观原词意境基本一致,渲染一种空阔衰瑟的气氛,画角、征辔在斜阳的映照下,加上寒鸦流水孤村,更增愁寂。仔细分析,上片的改窜有一特点,即为了保持原词意境,又能押新韵,作者采用了改换单个意象的位置的办法。因为词的意境是由单个意象构成的,有时意象位置的改变并不影响整个意境的性质。与原词比较起来,除用“征辔”换成 “征棹”、“红墙”换成“谯门”外,其他变动了的意象如 “斜阳”、“孤村”、“离尊”都只是改变了意象的位置而已。下片忆怀旧日情事。作者连一个意象都没有更换,只是或在原词的内部调整了语序,或改换个别韵脚字,使其合韵。这类改窜偶而为之,权当文坛趣事,未尝不可,但并没有多大文学价值。
改窜的别一种形式似比上述这种创造性更多一些,它往往从现成的一首词出发,虽只改换几个语词或意象,而整首词的意境与原词却大不相同,别出新意。如无名氏的《行香子》 词:“清要无因,举选艰辛,系书钱、须要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旅中愁,心中闷,部中身! 虽抱文章,苦苦推寻。更休说、谁假谁真?不如归去,作个齐民。免一回来,一回讨,一回论。”洪迈 《容斋随笔》 卷十五云:“东坡公 《行香子》 小词云:“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抢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绍兴初,范觉民为相,以自崇宁以来,创立法度,例有泛赏,……遂为画一规式,有至夺十五官者,虽公论当然,而失职者胥动造谤,浮议蜂起,无名子因改坡语。”说明无名氏的这首词并不袭东坡词那厌恶浮名利禄,崇尚返朴归真、超脱浑洒的题旨,而是另有所感,事出有因,但基本格式、词句却是袭用东坡的。
袭用式与征引典故、成语有较大差异: 引用属局部,袭用属整体; 引用于本意之外称引古人成句或作为论据、或作为材料的增饰,袭用则驱使古句以发抒作者的情感,属意境的改换或微异、增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