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类·逐句回文式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辞位之配置,以回文最为奇巧。除通体回文者,须另出一首始见回文外,其他各回文体,每首中字均复出或仅少数字不复出,故每首中用字仅及半数或略溢出半数而已,则为此体者,不惟组紃特工而已,用字之简省,亦为他体所无也。回文式可分为“逐句回文”、“分段回文”与“通体回文”三种。(《詹安泰词学论稿》第七章)
【词例】
菩 萨 蛮
苏 轼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解析】 回文词是由回文诗演变发展而来。回文诗相传始于晋代的傅咸、温峤,但他们的回文诗都已亡佚。流传到今天的早期回文诗,以前秦苏蕙的 《璇玑图诗》 最为著名,这是苏蕙为他丈夫窦滔作的。《晋书·列女传》 云:“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回文诗的特征是“纵横反复,皆成文章”。实质上是一种文字游戏,但有些作品也能借 “反复其文以示忧心展转。”而其机思奇想,巧构妙造,亦足以启迪人们的思维,所以能流传不绝,历代不废,至词体产生,遂又有回文词。
苏轼的这首 《菩萨蛮》,属于回文词中的逐句回文式,其特点是,凡双句者,只不过是由单句按照顺序颠倒过来,加以重复而已,字数句式都不变动。因此,这首 《菩萨蛮》 虽是八句,实际上是四句的字辞,比常体的 《菩萨蛮》 要少用一半字,这也是回文体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不过,回文体用字虽仅常体的半数,但只要运用得当,同样可以收到与常体相同的艺术效果,苏轼的这首 《菩萨蛮》 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此词的中心是描写一个闺中少妇思念远游在外的爱人而盼其归来的急切心情。花落春暮,寂院日迟,使得闺中独处的少妇离情倍增,别恨依依。想起昔日春光旖旎,夫妇终日相守,都要尽情游赏,而如今已是花落春暮,离人犹不见归,怎不令少妇感到寂寞难奈,相思不已。下片写梦中与丈夫相会,暂慰平日相思之苦,不料又被一阵莺声惊醒,转恨黄莺饶舌,使人好梦不长。想给在外的丈夫捎个信去,又怕人笑话,不敢问捎信人。后来还是战胜羞怯心理,向捎信人打听丈夫的情况。一个处于深深的相思之中的闺中少妇的心理活动,被作者通过不断重复的辞句,刻画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但又使读者丝毫感受不到通常重复所容易引起的那种简单、枯燥的感觉,反而觉得这种重复是必要的,不然就不足以表现这种离别相思的深度与强度,同时,也使主人公的形象更为充实、丰满。
由于 《菩萨蛮》单句双句的句法字数完全相同,所以整首词的每个单句都能被颠倒之后变为双句。但有的词牌每两句中的单、双句字数句法不相同,单句字数比双句多,这时就无法全部颠倒,倒迭只能限于双句之句法。如黄应辰 《阮郎归》: “皇州新景媚晴春,春晴媚景新。万家明月醉风清,清风醉月明。人游乐,乐游人,游人乐太平。御楼神圣喜都民,民都喜圣神。”这首词除过片三句外,单句比双句都多出两个字,就不能象《菩萨蛮》那样全部倒迭,而是倒迭单句中的部分字,变为双句,一般只倒迭单句中后面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