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典故·咄咄怪事
【出典】 见“书空”条。
【释义】 晋朝殷浩镇守寿阳,因将士多叛逃,经大司马桓温奏请,被罢黜为民。殷被废后住在信安,每日在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字,以抒其愤懑。后世多用作身遭废黜、心怀愤懑之典。
【例句】 ①名利鼎,从渠沸。穷达路,非人致。又何须咄咄,向空书字。(京镗《满江红·次卢漕高秋长短句,并呈都大》1842)这里反用殷浩书空作“咄咄怪事”之典,意为官场的升降沉浮大多非人力所能左右,何必书空作字,自寻烦恼呢?②料情侔杨恽,乌乌拊缶;意轻殷浩,咄咄书空。(京镗《洞庭春色·次宇文总领韵》1846)作者不满殷浩有愤懑不敢表达,只是书空作字;他赞成杨恽击缶作歌,直抒不满。③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1879)作者被废置闲居近十年,但他也不满殷浩终日书“咄咄怪事”,意为这样作毫无用处。④西风咄咄怪事,吹不散烟霭。(李曾伯《水调歌头·丁未沿檄过颖寿》2797)这里的“咄咄怪事”主要用其字面之义,但亦暗示自己有愁云笼罩心头即使书空作咄咄怪事也无济于事。⑤咄咄衰翁,向羽书中,又过一春。(李曾伯《沁园春·乔宾王有和,再用韵》2822)这里用本典表明自己正心怀愤懑,此时又逢好友远去,则更不堪其愁。⑥古剑埋光,孤灯倒影,咄咄树犹如此。(仇远《夜行船》[十二阑干和露倚]3404)这里用“咄咄”表示心中的不平与不用于世的苦闷。意为看到树木的成长更痛切地感岁月流驰之速,因此也更为自己如古剑沉埋的生涯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