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一览图
明·唐寅作
纸本淡设色
纵一三九厘米
横五六厘米
藏中国美术馆
中国山水画发展至唐时,有青绿和水墨两体。五代、北宋间大家辈出,在水墨方面“发唐人之所未发”,技法渐备,流派渐多。经南宋、元代不断演变发展,明代成为一个综合前贤成果的时期,作为“吴门四家”之一的唐寅,就是一位有代表性的画家。
唐寅的《湖山一览图》表现了江南秀丽明净的湖光山色,其自题诗云:
红霞潋滟碧波平,晴色湖光画不成。
此际阑干能独倚,分明身是试登瀛。
画面的清空境界,体现了诗意和作者的审美感情。全图景物处置洗练而谨严,墨色和泽有神。所绘景色,荡漾着一股秀美的生活气氛,内容和形式互相渗透,融而为一。尤其是作者通过艺术概括,揭示自然美的特征,塑造出景真、情笃、意切的佳作。且看画面空间的处理:下半部是“开”(近景和中景),上半部为“合”(远景),前面景物结聚密集,后面淡荡空旷,中间大块空白,而借地(纸)为水,遂使计白当黑,虚实明豁。近景杂林一组,屋舍掩映,小桥横架,登道隐现,通往幽深的中景山峦,与远景的淡墨青山之间开合照应。而中景的“幽人结庐”,是画面的核心,主客四五对坐相叙,皆凭栏远眺。此情此景,恰是作者诗中“分明身是试登瀛”的形象写照。画中乾隆题诗“自是远离尘俗地,画家何乃羡登瀛”,也颇能概括画家超脱世网、追求闲逸的生活意向。唐寅初师周臣,中年转仿李唐笔法。现代山水画家吴湖帆曾说:“六如居士(唐寅)画,昔人论曰‘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而不知其疏宕处得力于夏禹玉甚深。又能以南宗之韵表北宗之骨,正所谓运百炼钢若绕指柔者,发千古画苑奇格,不独与沈(沈周)、文(文徵明)角胜一时也。”从此图中比较工整的水墨、淡彩,可看出这是唐寅取法李、夏的“本色”之作,并结合元画的意趣,融会了南宋的方刚利落、挺健豪爽和元代画派的潇洒静穆、松秀柔韧。在唐寅的画中,淡逸近于沈(周)、文(徵明),奇峭却不亚戴(进)、吴(伟)。至于笔墨分明而不刻露,浑融而不模糊,和明代一味单纯借鉴南宋画派流于疏狂简率、缺少含蓄,全然不同。恽南田曾说,唐寅“笔墨灵逸,李唐刻画之迹为之一变”。此图确是如此,体现了他的表现技法变易了李唐南宋画派以面为主,以沉雄刚健的斧劈皴法,突出石面的起伏,而改为细长清劲的线条或长皴,配合着勾斫而有比较平匀的渐层变化,来表现山石的坚凝,呈现出一种腴秀明净的装饰味,后人誉他“青出于蓝”。
湖山一览图
唐寅山水布局,一般多采取全景式,或峰回路转,陵峦绵延;或水出高源,山坳叠泉;或秀峰碧嶂,崔嵬缥缈,具有繁复层次变化的笔墨技巧。但此幅却有所不同,丘壑比较单纯、简练,形象高下参差,横竖交织,错落有致,予人以形式美的快感。
唐寅山水画多绢本,以湿笔为主,墨气淹润,略见醒擦。此轴虽为纸本,看来却有绢地的效能,而不太渗化。带水长皴,斧劈中兼披麻,复又皴染结合,墨光闪跃,整体气势联贯统一。
唐寅的基本画法有一定创新,但未能摆脱当时的摹古倾向。由此可见明代画坛的特点在于“综合”两字,直至清初,始有独创,如石涛、八大等,这样说也许是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