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毗王本生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尸毗王本生图

十六国·北凉

壁画重彩

纵八○厘米

横一二五厘米

见于敦煌莫高窟二七五窟

尸毗王本生故事画现存最早的在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内容源自《六度集经·菩萨本生》、《贤愚经·梵天请法六事品》。

“本生”是指释迦牟尼降生在净饭王家为太子以前某一世的行善故事。本生故事就是画佛《本生经》中的故事,大都为有关释迦前生的传说、轶事或民间寓言,附会在某一个人(或动物)身上,经过佛教教义的渲染来体现“舍己救人”、“众生皆苦”、“涅槃最乐”、“因果报应”等佛学义理。这类题材在窟壁中占了突出的位置,尸毗王本生亦其中之一。尸毗王除北凉275窟之外,尚存北魏254窟,隋代302窟,五代108、72窟等,提供了同一题材不同时代艺术特点比较研究的有利条件。此壁画的尸毗王内容以单幅画的形式出现,画面造型古拙、粗犷,色彩朴实浑厚、单纯豪放、想象丰富,富有奇幻浪漫的情趣。

此本生故事描绘尸毗王潜心佛事,立誓要普救众生,帝释天与毗首羯摩变作飞鹰与鸽子,以试其善心与意志。鹰逐鸽,鸽逃至尸毗王处寻求庇护。鹰向王索鸽,并称如不还鸽,鹰将饿死。尸毗王为求两全,割自身肉以供鹰食。但鹰所求肉欲与鸽体重相同,王虽割尽身肉,其重仍不如鸽。王遂举身坐入秤盘,愿以身全志。其舍身喂鹰的精神终于感动了天地,天人赞叹,大地震动,帝释天恢复了原形,并以神力使尸毗王安好如初。

尸毗王本生图

图中尸毗王居于左方,右手置腹保护着鸽子,旁有一人正在割他的腿肉,但王神情庄严沉静,眼目明净,坦然“割肉贸鸽”。画面虽不像有的洞窟那样以几个情节、分次序安排来表现,但却抓住了关键的故事情节,主体突出。人物均平列式散点处置,面相椭圆,修眉高鼻,长眼阔嘴。画的上方还画有飞天,舒展着飘巾,遨游歌舞,以丰富画意内涵和加强画面的节奏感。画面形象众多但并没有冲淡主题。此壁画用色从中原绘画发展来看,更显见受西域画风的影响,反映了那时造型约略、笔意粗拙、涂色敷彩的特色。底色皆以土红色,这在嘉峪关新城、酒泉下河清等魏晋墓壁画中早已出现,北凉、北魏时期敦煌壁画起稿底色大抵相同。图中飞扬飘动的巾带都以厚重的矿物质石绿涂绘,不用“定型线”,尸毗王赤露上身,肩飘绿巾,十分醒目;人物均着西域式衣冠服饰。画面色彩浓郁,富有拙趣。在局部处(如身体、脸部等)用深赭、深褐色廓清轮廓,似为“醒”笔,提清了精神。还用纯白涂眼鼻等处表现面部、肢体。壁画的左下角现已见色彩氧化,变色浑糊,幸大部尚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