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浮远岫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烟浮远岫图

清·潘恭寿作

纸本浅绛设色

纵一七五厘米

横四七.五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这幅《烟浮远岫图》据题记,其祖本为北宋巨然所作,但作者是否见过巨然原本?无从得知。而清初恽寿平对临巨然原作的临本,则为潘恭寿所珍藏,他“每当春秋佳日展卷临之,觉山灵元气尽入吾手”。这一幅山水画,便是潘恭寿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春三月客居扬州,应友人所请,“偶忆兹图遂仿佛拟之”之作。

从这幅山水画,可见明清人作画喜转辗仿拟前辈名家,当代人对此多贬之为陈陈相因。西方研究中国画的著名学者高居翰却认为,中国传统画家热衷于抽象形式和历史风格就好像一个人掘井,是通过地下的潜流与前辈的掘井人展开交流;而用某种古代风格替代自然作为研究的对象,正好为创造性地转换以往接受的形象提供了某种自由。

烟浮远岫图

从巨然到恽寿平再到潘恭寿围绕“浮烟远岫”这幅画的思考,我们便可以看到连续数代的“掘井人”的不懈的努力。巨然是北宋大画家,他本是学南唐董源的。巨然的创造性之一,在于将董源用来画江南丘陵的平缓的短披麻皴,化为长披麻皴,用来画高耸的山峦。潘恭寿这幅以巨然为祖本的山水,以长披麻皴来画高耸的山峰,再加上近景松林曲径的布设,都很明显的是巨然山水画的格制,应说潘恭寿默写的记忆力是很强的。可是巨然用笔的苍郁沉厚,在潘氏这幅画中已不复可寻,或许他并没有机会见到巨然的原本,而在画中却可见恽寿平临本的清新隽秀气息。显然,恽寿平在临摹巨然原作时,也已把自己的笔墨气息关注于其中了。这就好像同一名曲,由不同的人来演奏,气息会有所不同。那潘恭寿默写恽本,是否也有自己的气息在其中呢?也是有的。潘恭寿早年曾向王文治学书法,后来学画取法文徵明,因而他自己的笔墨气息,在恽寿平的隽秀气息之中,又略添了若干己意。

外国人称传统中国画为书法性绘画,历史上有不少画家是把画当成书法那样来辗转摹习。赏析这类摹习之作,值得注意的便是其中笔墨气息的变迁。或许由于过于注重绘画的书法性表现,有不少画家对绘画形式本身的关注反倒少了。就像这幅《浮烟远岫图》,其形式结构本是由巨然原创的,对仿拟之作在这方面也就没有什么好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