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幼童画出来的东西不同于他们看到的东西的现象的解释,它也可称为“唯理智说”。这个理论认为:“儿童画的是他认识到的,而不是他看到的”,即,幼儿绘画仅仅限于再现事物的某些粗略的特征,如腿的直立性,头的圆形性,身体的对称性,而这些性质只有具有理性概括能力才能认识到。这个理论源于19世纪60年代赫尔姆霍兹的理论:知觉的“恒常性”现象是一种无意识的判断活动所起的作用。即人们所获得的有关客观对象的实际性质的“正确概念”,是在大量经验的基础上得到的。因此,幼儿绘画的“唯理智说”实则把幼儿绘画描述成对“抽象概念”的再现。有的艺术家和心理学家反对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幼儿认识客观事物完全依赖于感性经验,绝大部分是在知觉水平上,而不是在抽象思维水平上进行的;而在绘画活动中,诉诸理智的场合是不多见的。这种理论不承认一切艺术形式都是诉诸视觉概念的事实,导致了“存在着两种相互截然不同的艺术创造程序”的见解,按照这种见解,幼儿绘画,美印地安人,非洲部落民族,甚至新石器时代的画家都是运用抽象思维进行艺术创作,而旧石器时代的洞穴人,庞贝时代的壁画家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的欧洲各民族,在艺术再现中都是他们眼睛看到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区分是不符合艺术活动的实际情况的,因此,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更多信息
更多栏目
-
[文学词典]
[小令词精华]
[诗学诗律]
[诗体]
[诗词平仄]
[诗词格律]
[诗词韵律]
[诗词对仗]
[诗词修辞]
[诗词创作]
[诗词鉴赏]
[家庭教育]
[小学诗词]
[宋词三百首]
[唐宋诗选]
[古诗鉴赏]
[初中诗文]
[演讲名篇鉴赏]
[现代诗文]
[楚辞鉴赏]
[金瓶梅文学鉴赏]
[古诗文阅读]
[汉魏古诗]
[论语鉴赏]
[四书五经]
[道德经读后感]
[庄子名篇]
[诗经赏析]
[经典诗词]
[文学掌故]
[明清小说]
[名画欣赏]
[诗人小传]
[经典短文]
[诗词典故]
[历史典故]
[文学典故]
[宋词典故]
[词牌格律]
[宋词艺术]
[唐宋词评]
[唐诗鉴赏技巧]
[古文小说]
[作品简析]
[小说辞典]
[史记鉴赏]
[人间词话]
[金刚经鉴赏]
[法华经鉴赏]
[西游记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