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密言:臣以险衅①,夙遭闵凶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③;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④。祖母刘愍⑤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⑥。既无伯叔,终鲜⑦兄弟,门衰祚薄⑧,晚有儿息⑨。外无朞功强近之亲⑩,内无应门⑾五尺之僮,茕茕孑立⑿,形影相吊⒀。而刘夙婴⒁疾病,常在床蓐⒂,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⒃,沐浴清化⒄。前太守臣逵⒅,察臣孝廉⒆,后刺史臣荣⒇,举臣秀才(2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22),寻蒙国恩,除臣洗马(23)。猥(24)以微贱,当侍东宫(25),非臣陨首(26)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27),责臣逋慢(28),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2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30)。
伏惟(31)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32),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33),历职郎署(34),本图宦达,不矜(35)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36),岂敢盘桓(37),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38),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臣区区不能废远(39)。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40),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41)所见明知,皇天后土(42)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43),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4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全晋文》)
注释①险衅——恶兆,厄运。②“夙遭”句——夙,早;闵凶,使人生忧的不幸,此指父丧。③见背——犹如说“相弃”,指死去。④舅夺母志——指舅氏逼母改嫁,未能成全其守节之志。⑤愍(min)——怜悯。⑥成立——成人自立。⑦终鲜(xian)——又少。⑧“门衰”句——门衰,家门人丁不旺。祚(zuo)薄,没有福气。⑨儿息——儿子。⑩“外无”句——意谓亲族无人。外,自己一门外之亲族。朞(ji),周年;功,穿丧服的期限,大功为9个月,小功为5个月。强近,勉强够得上近的。(11)应门——开门接应客人。(12)“茕茕”句——茕茕(qiongqiong),孤单无援的样子。孑(jie)立,孤立。(13)吊——安慰。(14)夙婴——多年缠绕。(15)蓐(ru)——草垫子,草席。(16)“逮奉”句——逮,到。圣朝,指晋朝。(17)“沐浴”句——沐浴,本指洗发洗身,这里比喻蒙受。清化,清明的教化。(18)逵——人名,姓氏生平不详。(19)“察臣”句——察,举荐。孝廉,贡举的一种,地方当局向朝廷推荐的人才。(20)荣——人名,姓氏生平不详。(21)秀才——推举人才的一种名目,凡被认为优秀的人才,经州推举出来,便称为“秀才”。(22)“拜臣”句——拜,任命。郎中,官名,尚书曹司中的一职,即各部的次长。(23)“除臣”句——除,授职。洗(xian)马,本作“先马”,汉为太子的属官,晋代改掌图籍。(24)猥——鄙贱。自谦之词。(25)东宫——太子住所,亦指太子。(26)陨首——身首异处,即杀身。陨,坠落。(27)切峻——急切严厉。(28)逋慢——逃避征聘,态度傲慢。(29)笃——沉重。(30)狼狈——进退两难。(31)伏惟——伏在地上想,为奉章里常用的敬辞。(32)矜育——哀怜养育。(33)伪朝——指蜀汉。(34)郎署——郎官的衙署。(35)矜——炫耀。(36)优渥(wo)——优厚、丰足。(37)盘桓——徘徊迟疑。此指拖延时间,不愿就职。(38)日薄西山——喻年寿将终。薄,迫近。(39)“是以”句——是以,即“以是”,因此。区区,犹言“拳拳”,形容情意缱绻。废远,废养远离。(40)乌鸟私情——相传乌鸦有反哺之情,比喻孝心。(41)二州牧伯——二州,此指梁州、益州。牧、伯,州郡长官。(42)皇天后土——天神地祗。(43)矜愍愚诚——怜悯愚拙的诚心。(44)结草——春秋晋大夫魏武子临终嘱其子魏颗将爱妾殉葬,魏颗没有从命,而将父妾嫁了出去。传说魏颗后来与秦将杜回阵前交战,见一老人结草绊倒杜回,杜因被擒。后来魏颗夜梦老人自称是魏武子宠妾的父亲,帮助魏颗以报答其恩德。事见《左传·宣公十五年》。
赏析这是一篇精美的小品,在不足500字的篇幅中充满湛醇的情感和超越的智慧,其精悍、隽永,为千古传诵。
情是全文的主干,一切从情出发,环绕着情铺展开去,读之无不为其真情所感动。从文章看,情的内涵约有三端: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一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一是对祖母的一片孝心。在宗法社会,轻慢皇帝,违抗圣旨,是要杀头的。更何况,李密是蜀汉旧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古人讲“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如果李密“辞不就职”,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就意味着对晋武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因为“孝”在宗法社会是其伦理意识的核心,是评判一切的价值取向。《晋书·孝友传序》云:“大矣哉,孝之为德也!分浑元而立体,道贯三灵;资品汇以顺名,功包万象。”孝道成了天地人的支点和涵盖万汇、无所不在的绝对观念。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其清正廉明,同时用孝来维护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秩序。李密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的价值观念,正表现出他的智慧。
但是,为了尽孝,而不听从君主的诏令,就是不忠。古人云:“忠孝不能两全。”为忠臣不得为孝子,为孝子不得为忠臣。作者更以超越的智慧巧妙地解答了这个难题:“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即先尽孝,后尽忠。这样,既能“辞不就职”,也让晋武帝无话可说。
作者对祖母的孝情尤其湛醇感人。六月失怙,四岁失恃,偏“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寥寥着墨,充分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祖母偏偏“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几笔白描,充分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几十年来,祖孙相依为命,眼下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是以臣区区不能废远”。乌鸟反哺之情,溢于言表。
湛醇的情感与超越的智慧交融,使得全文字字诉情,又句句陈理,亦情亦理,情理相生。作者的情与理,或者说情感与智慧,主要凝聚在他所描述的狼狈处境中。作品先写自己与祖母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写对祖母的孝情;转而写蒙受国恩而不能上报的矛盾心情,使“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接着,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马上任,但因“刘病日笃”难以“奉诏奔驰”,更反衬出他孝情的深厚;既孝亲深厚,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才有“实为狼狈”的处境。最后,转写自己“不矜名节”,并非“有所希冀”,确系“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为两全其美,只有先尽孝,后尽忠,这样就摆脱了狼狈处境。作者所陈述的,既是自然的人生情感,又配合了社会的伦理意识,情以感人,理以服人,难怪晋武帝读后感叹:“士之有名,不虚然哉!”(见《晋书·李密传》)终于收回诏令,遂了李密对祖母的终养之愿。诚如清人余诚在《重订古文释义新编》中所说:“层次说来,无一语不委婉动人,固是至性至情之文。而通体局势浑成,步骤安详,更极尽结构之妙。”
全文骈散相间,既有散文行笔流畅、无所滞碍的优点,又得骈文工致密丽、辞气恢宏的佳处。